实现粤东地区杂交稻育种零的突破
发表日期:2014-11-25 02:22AM 阅览次数:
1973年许大熊高中毕业的翌年,他上山下乡来到了惠来县南海农林场知青队,17岁的他,每天腰扎水布头戴斗笠,到田间劳作,后来他作为知青队的农科小组召集人参与了水稻“独支种”制种试验,开始接触杂交水稻繁育种。1977年恢复高考,许大熊毅然报考了华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并被录取,1982年许大熊大学毕业后一头扑进了汕头地区农科所(即现在的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怀抱。1986年,30岁的他开始主持《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研究》课题,成为了当年全省最年轻的杂交稻育种研究主持人。凭借着下乡期间对“独支种”的实践接触,许大熊带领的团队在杂交稻育种领域如鱼得水,很快取得成效。1990年育成新恢复系(父本)“R524”,1994年和1997年分别育成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梅优524”和“特优524”通过省品种审定,实现了粤东地区杂交稻育种零的突破。之后,又参与育成“特优721”等10个新组合通过广东省或全国品种审定。截至2013年,许大熊主持育成和参与育成杂交稻组合,在广东省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580万亩,农民增收13.27亿元。“特优524”在广西也有大面积种植,为两地农民增产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998年,在水稻育种研究上已获得累累硕果的许大熊又被委以重任,创建蝴蝶兰育种课题组。在当年国内大陆地区几乎没有开展蝴蝶兰杂交育种研究的情况下,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筛选出“满天红”等10多个品种繁育种苗,满足生产需要,其中“满天红”率先在国内实现商品化生产。在蝴蝶兰杂交育种领域,率先在国内构建蝴蝶兰杂交育种体系,育成“汕农凤凰”等13个新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或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填补了国内蝴蝶兰杂交育种的空白,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组织指导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制,主持建设市、省、国家级蝴蝶兰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辐射带动潮汕地区16家兰场种植蝴蝶兰(其中汕头市10家),成为广东省第二大蝴蝶兰主产区,实现产值2.84亿元。在蝴蝶兰研究方面,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
“无论是搞水稻育种,还是搞蝴蝶兰育种,都是响应时代的需要。”许大熊说,从事育种研究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机会。“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农作物选育种周期长,要出成果一般得8到10年,选择这一行,就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守得住寂寞。我们上过山下过乡的人,什么样的苦都吃过,眼里也就没啥难事了。”许大熊认为,“一路走来,各级组织都给予大力支持,给予了很多荣誉,团队配合很密切,凝聚了大家的心血,才能获得现在的成果。” (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