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三兄弟:从“肥料大王”到“苹果大王”
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跃进
人生的许多成功,来自于无数个艰辛的磨练和稍纵即逝的机遇的把握。这句话,在出身于农家的赵跃进、赵跃民、赵跃文三兄弟身上有了最好的诠释。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大营乡寺古洼村,豫陕交界的偏僻小山村,赵跃进、赵跃民、赵跃文三兄弟就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山村的生活本就贫穷难捱,嗷嗷待哺的姊妹八个连基本的生存都困难重重。直到今日,作为家里排行老大的赵跃进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光都禁不住眼圈湿润。13岁时,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在河里淘沙卖点小钱养活一大家子人,赵跃进曾经一个人吃光了了全家的细粮。用细粮获得的力量,赵跃进在河里大干了三个月,采挖了一大堆上等的河沙。却不料被一场洪水冲得无影无踪,那一刻赵跃进禁不住望河而泣。而回到家里,面对母亲期待的目光,“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连死的心都有了。”
17岁开始干村里的生产队长,由于忙于生产队事务,再加上养活一大家子人,几年下来不仅没有改变家里的困境,反而欠下了110元的外债,这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困窘的家境,使得三弟赵跃文连一门媳妇都讨不上。无奈之下,赵跃进辞掉生产队长的职务,外出打工。他收过破烂,卖过凉皮,背过矿石,啥能挣钱就干啥。有一次坐火车去外地卖采来的山药材,回来时卖的钱又被人骗走,只好偷偷扒火车回来。对于贫穷和苦难的感受,深深地烙在了赵跃进的记忆里。而这一切,不仅磨练出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也使他们的内心无时不刻萌动着摆脱贫困的饥渴。
1990年初,不怕吃苦的赵跃进三兄弟,开办了全村第一个金矿。7年的风风雨雨,赵氏三兄弟掘取了人生实实在在的第一桶金。此时的赵氏三兄弟在当地也可谓是小有名气,金矿的效益如日中天,如果继续做下去,照样可以富甲一方。但出身于农家的赵氏三兄弟却产生了新的思考,金矿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危机性初露端倪,如何立足农业做一番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在他们的心头萦绕不去。机遇似乎顺势而来。载于报纸上的一篇新闻稿子,吸引住了赵跃进的目光。1996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的这篇讲话,使得赵跃进的灵感倏然而至。
一波三折的肥料大王
整整一年时间,赵跃进就做了一件事,如一名虔诚的信徒,走遍了大江南北的上百家肥料生产企业“求取真经”。在此期间,他幸运地遇到了我国制肥方面的权威专家中国农科院葛诚教授。葛教授一席话:“我国是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却是一个农业弱国,精确农业、生物配方施肥几乎是空白”,使得赵跃进醍醐灌顶。在专家的指导下,他逐渐明白了肥料发展对人类的贡献与灾难。粗放经营,使投入与产出越来越不成比例,土壤品质越来越差,长期下去,我国的农业会越来越脆弱,将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发展生物技术服务绿色农业”的思路渐渐清晰。1997年6月,赵跃进带领弟弟赵跃民和赵跃文共同创办了以研制生产生物有机肥为主的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坚定不移地迈开了生产生物肥料的第一步。而整整一年时间的取经,已经对我国化肥生产了如指掌的赵氏三兄弟,却并没有出现厚积薄发的如愿结果。命运之神似乎在有意考验他们的毅力。研制生物有机肥,国内无此先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公司成立之初,经过多方权衡,赵跃进从日本引进酵素菌菌种的同时,全套照搬了日本的肥料配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这似乎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万全之策。而结果却让他们损失惨重。花费巨大代价引进的日本配方看似先进,生产出来的肥料却根本不适应中国的土壤。刚刚起步的公司一下子损失了80万元。
痛定之后,赵跃进三兄弟决定在这些菌种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有机、无机、生物肥三者有机结合,使他们优势互补,这样既可以减少施肥量,使农民减轻了负担,又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同时改善环境。而这个设想在我国肥料发展史上同样史无前例,莫大的压力劈头盖来。汲取第一次的教训,龙飞公司一下子邀请到了我国制肥方面的诸多顶级权威,其中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国际根瘤菌土壤杆图菌分类委员会委员、著名土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土陈文新,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兼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葛诚教授、中国果树研究所汪景彦教授等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
众多知名专家的“把脉会诊”,所有的疑难自然迎刃而解。大三元牌有机无机生物肥呱呱坠地,一举攻破了酵素菌改土增产的技术难关。这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融合了各类高科技精华的有机无机生物肥料,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很快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赵跃进三兄弟推出的大三元牌有机无机生物肥,从此风光无限: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质检局、工商局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新产品;农业部确定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国家著名品牌;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用有机无机生物肥生产的“二仙坡牌”苹果,2005年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证书,2006年经过国家、国际良好农业规范双重认证。最近又被河南省确定为名牌产品。而三门峡龙飞工程有限公司也被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和配方肥生产定点企业。
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五位一体”开发应用生物技术的经验,也获得了黄河金三角地区广大农民的认可:有机无机生物肥的应用和绿色农业的理念,不仅覆盖三门峡地区,同时也辐射到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4个省的22个县107个乡镇的600多个行政村。龙飞公司的掌舵人赵跃进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吸纳为常务理事,被河南民企维权促进会吸纳为理事。目前,他还担任三门峡市政协常委;三门峡市工商联合会付会长;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肥料大王的美丽嬗变:苹果大王
大三元牌无机有机生物肥的研发成功,使赵氏三兄弟很快在农业肥料的大田地里筑造了一个崭新的王国。而无机有机生物肥的大面积推广成功,也使得从不愿囿于一隅而固步自封的赵氏三兄弟,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思。
而这一切,仍然归结于改变贫穷家境的初衷。这是龙飞公司领航人和决策者们的远见卓识。因为发展绿色农业,龙飞人需要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因为土壤贫瘠瘦弱,才能更好检验和显示大三元肥料的效力;因为让自己的生物肥首先在自己的家乡插上腾飞的翅膀是他们的梦想,更因为他们对自己呕心沥血研制的生物肥充满了自信。这一切,构成了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成功起飞的“天时”,也成为二仙坡名牌苹果红起来的动力和源泉。于是便有了3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的诞生。位于豫西伏牛山北麓的二仙坡,相传是和合二圣修炼成仙的地方,这里远离工业区但交通便利,这里平均海拔1030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适宜,是优质苹果生长的理想之地。
而真正开始创业,却依然要突破重重艰难险阻。
作为黄土高原一部分的二仙坡,水源奇缺。赵跃进一期投资600余万元建设的700亩果园,全部靠从塬上拉水浇果苗,3年下来却收效甚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再一次被提上重要日程,他们开始利用山沟里的溪水修建塘坝蓄水,再通过层层输送和节水灌溉技术,终于实现了果树的常态化浇灌。
站稳了脚跟的赵氏三兄弟,立足于高科技打造二仙坡无公害苹果基地,完美地诠释着高科技的内涵。
此次的飞跃,已经褪去了当初的稚嫩,宛如二仙坡上涅??的凤凰,振翅高飞,其声彻寰。
“以人为本 、生态安全标准管理 、质量兴企、科技集成、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创建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发展方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二仙坡品牌”的企业文化,让二仙坡果业公司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在这些发展理念和战略的指引下,果业公司实现了“十大技术创新”。以规模生产代替农户的分散经营。经过5次土地流转,二仙坡规模化经营总面积扩大到30000亩,其中除12000亩天然生态林外,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8000亩,薄皮核桃3000亩,待开发面积近万亩。以企业化管理助推农业标准化生产。公司全面推行“五个统一” 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规程技术指导,统一配方病虫害防治、统一树形整形修剪、统一标准商品处理,统一品牌包装销售”,这一措施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农业标准化替代传统果品栽培模式。公司坚持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整合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82项,规范化组织绿色食品生产,形成了二仙坡绿色食品苹果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
用生物物理技术替代化学生产资料培育苹果。为此公司应用了8项实用技术,包括:用有机无机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用壁蜂授粉技术替代化学激素;用矿物源农药、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用黄色板诱虫技术、性诱剂诱虫技术和糖醋液诱虫技术替代化学杀虫剂;用人工刨鼠方法,替代“毒饵”杀鼠的传统杀鼠方法,用喷洒生物叶面肥的方法,降解化肥、农药、重金属毒副残留;用铺设果树反光膜技术,取代了喷打果实着色激素。这些举措是二仙坡苹果成为了真正的绿色食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达到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准;据上海农产品质量SGS权威认证:185项农药、5项重金属残留指标全部为“零”。
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数字化管理。公司在苹果网上交易的积极作为,成为“苹果网上交易”豫西总代理;投资兴建“国家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心三门峡农业信息化物联网示范基地”;同时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可以说数字化农业在二仙坡绿色基地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设施栽培技术替代传统育苗方式。公司为培育优质苗木,采用了韩国、澳大利亚、荷兰和以色列的四项先进技术;以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为依托,建起“二仙坡苹果脱毒快繁试验示范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22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连栋日光温室,此举大大节约了育苗用地和育苗费用,并加快了育苗速度 。
用节水灌溉方式改变传统的浇灌方式。公司以“山下小水塘、山上大水池、田间节水灌溉”的方略兴修水利,成效显著,效果良好。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李福忠说:二仙坡“低水高灌,库池配套,管网相连,节水灌溉”的节灌模式,为豫西山区乃至西北黄土高原水利建设树立了典范。应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果业生产良性循环。公司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玉米芯、蘑菇棒、苹果枝条和果园行间生草技术的综合利用,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在苹果生产良好状态。以商品化处理方式代替传统销售方式。公司为提升果品商品价值,建起一座容量为2万吨的果品恒温冷藏库;为提高苹果商品价值,实现苹果标准化销售,公司购买了具有37项扫描能力的标准化选果机。以品牌化提升苹果的商品价值。公司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国际、国内良好农业规范四项品牌认证,同时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名牌产品”“中华名果”等荣誉称号,实现了高端礼品苹果论个卖,大大提升了商品的价值。十年来,果业公司累计投入资金8100余万元,用于水利、公路、冷藏车间、培训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描绘着基地的宏伟画卷。十年辛苦铸一剑,十大创新技术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二仙坡的山川沟壑,催开了3万亩果树的艳丽之花,结出了满山满坡蜜一样的红果。
二仙坡的的苹果,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达到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准;据上海SGS权威认证:185项农药、5项重金属残留指标全部为“零”。
无公害苹果种植成功后,赵氏三兄弟一鼓作气,在做大做强品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3年2月,二仙坡无公害苹果基地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二仙坡”品牌;
2005年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证书;
2006年首批通过了国家、国际双重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简称),取得了对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61个国家的出口权,成为“河南一号”品牌;
2007年“二仙坡”牌苹果荣获河南省农业厅“河南名牌农产品”证书;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标准化农产品标志证书”;
2008年“二仙坡”商标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
2009年生产的苹果荣获国家“金奖”,被命名为“中华名果”;
2010年获得“三门峡市市长质量奖”;
2011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我们的苹果不论斤卖论个卖,一个苹果就能能卖二 、三十块钱。”二仙坡果业公司副总经理赵跃民自豪地告诉记者。
二仙坡牌无公害苹果,再一次使赵氏三兄弟声名远扬。二仙坡无公害苹果基地在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水土保持、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
2006年以来,二仙坡果园每年接待来自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山东等地60多个县、市的专家、果农10000人次以上,吸引美国、英国、印度、孟加拉、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数十名果树专家、客商前来参观、交流。澳大利亚苹果专家托尼多次考察二仙坡果园,他在2010年上海国际专家交流会上说:“二仙坡果园亚洲第一”。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水利部常务副部长周英、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等先后到二仙坡参观调研。农业部绿色协会绿色果品现场会、河南省出品农产品生产基地现场会、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现场会、中国社科院全国特色农业现场会先后在二仙坡召开。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至2008年先后三次在二仙坡召开绿色食品生产推介大会,向全市推广二仙坡的生产经验。
致富不忘桑梓,常思回报“三农”。已经大富的赵氏三兄弟,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更多人的大富上。
以二仙坡绿色果业基地为依托,公司组建龙跃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总社。把三门峡地区150个绿色果业专业合作分社组织起来,全面推广二仙坡绿色苹果生产技术。利用已注册的“绣岭坡”商标,已批准的“绿色食品”品牌和已建成的2万吨气调冷库,带动19000户果农走上绿色食品生产道路。
40多岁的秦宝祥是附近贺村的农民,来基地打工已经有两三年了。“我基本上常年都在这儿,一个月1600块,管吃住,那边儿就是我们住的地儿。”他指着不远处红顶白墙的一排平房对我们说,那是基地为他们建的集体宿舍,旁边是食堂。秦宝祥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在外打工,爱人在家照应,他基本上就在山上种苹果。“这个工资水平在我们这儿已经很不错了,在县里也不低,还管吃住,比在家强。”这样长期在山上的农民还有200多人,工资水平在1500元以上,都来自陕县附近的农村。和秦宝祥不一样,焦淑亚大姐是来打零工的。焦大姐今年50多岁,家住黄村,孩子在外打工。她自己就趁农闲时候来山上干活儿。“主要是套袋儿和摘果,一年来两三次吧,两个来月。我们按天给工资,一天40,贴字的话是一天60。”焦大姐说的贴字就是SOD认证,也是二仙坡绿色苹果的标志之一。公司韩总工程师说:“像焦大姐这样趁农闲上山的,每年最多时候有500多人。以前上学不免费的时候,很多人开学前来山上干活儿,为孩子挣学费,老百姓的话叫‘孩子上学来摘果’”。
通过这两种模式,二仙坡的绿色农业惠及了周围200多个村庄,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近2000元。二仙坡苹果基地还带动了整个陕县的果业发展。目前周围已经建立了15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用来推广二仙坡技术,仅在三门峡市就有9000余个农户通过合作社学习、利用二仙坡技术种植绿色苹果,累计推广面积20余万亩。
就在我们去采访的当天,还遇到了来自甘肃省的一个农业考察团。该团一位姓周的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说,他们那里的苹果树以前使用一般的化肥,树体抵抗力差,病虫害多,果子易腐烂,成果率低,每亩地的效益只有5000元左右。而使用大三元牌生物肥后,果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结果的冒条少了,树叶叶片肥厚、发绿,果子大,成果率大大提高,每亩地的效益能达到1万余元。现在仅他们那里就有1万余户在使用大三元牌生物肥,并与二仙坡果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在这里学习技术,公司免费提供食宿,这样好的公司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靠种苹果发了财,开上了私家车!”
在扶持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对于慈善公益事业,赵氏三兄弟更是大方施以援手。把“慈善、公益、责任、爱心”当成企业清醒的自觉,坚定地践行“根植家乡,造福百姓”的企业公民神圣职责,始终不忘回报社会、造福乡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资救灾、助学,先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各地各阶层捐赠款物价值110万多元。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他在以个人名义向地震灾区捐款6万余元的同时,又派人奔赴江油市战旗镇灾区专项考察,捐赠价值70余万元的生物肥料,帮助灾区回复生产。赞助三门峡工学院文化节2000元、向三门峡市关工委等部门组织的“关爱老人,孝行天下,我为孩子捐本书” 活动捐赠《孝行天下——新编二十四孝故事》1000本价值17800元;龙飞公司在陕县2013年书画作品义拍活动中被授予“慈善奉献单位”称号。投资1100余万元,修建水库、水塘,架设输水管道,解决了家乡人、畜吃水困难。对于近邻近村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鳏寡孤独,他更是经常关注关心,给予多方照顾。
智慧与责任并重的赵氏三兄弟,在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大道上越来越矫健。目前,以和合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二仙坡寒山寺”与和合文化观光园已经投入使用;16000平方米连栋日光温室果树苗技术创河南之最;以国家苹果产业体系为依托,集培训、餐饮、宾馆为一体的秦巴现代果业培训学校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在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的指导下,植物组培育苗快繁工厂已开工建设,二仙坡苹果脱毒育苗示范基地于近期即可投入运营。一座“集绿色食品生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科技示范培训带动和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二仙坡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司计划投资3.5个亿,从2013年到2017年,应用土地流转和退耕还林政策,把公司面积扩大到30000亩以上,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原则,治理辖区内的13个山头,13条山涧;全面推广生态农业、旱作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弘扬“和合文化”发展观光农业、增加综合效益。修建一座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逐步将公司果园发展成为一座集绿色食品生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科技示范培训和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赵跃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惊得我们连连咋舌:国外引进的矮化自根砧无病毒荔苗木3万棵经过5年的繁育、扩培可达4000万棵。除22000亩自用外,其余全部进行市场化销售,按每棵10元计算,可创造经济效益3.82亿元。项目完成后将建成30000亩有机苹果种植基地,达到成熟稳产期后,产量可达到每亩3500公斤,按每公斤8元销售,可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带动辐射黄河金三角地区周边50万亩、13000户果农进行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果农使用二仙坡绿色果业基地提供的无病毒苗木、有机无机生物肥料及先进的果业管理技术,平均亩产可提高1000公斤,同时果农发展有机苹果市场价普通苹果每公斤可提高2.5元,可增加果农收入43.75亿元。秦巴现代果业科技培训学校建成投用后,通过提高学员果品栽植、管理技能,力争收益面积20万亩,每亩增收2000元,取得增收4亿元的社会效益。
在这层层叠叠的绿海深处,聆听着董事长赵跃进字字珠玑的发展构想,我们的思绪亦如漫山遍野摇曳的红果一样澎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