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岑巩县“四力”驱动创新种业发展模式

一、明确产业规划,提升制种产业影响力。该县目前已形成以两系杂交稻生产为主的龙江河沿岸稻油轮作种植区和以三系杂交稻生产为主的大有-天马-羊桥-平庄-凯本稻油(绿肥)轮作种植区以及以两系、三系杂交稻均能生产的水尾-天星水稻蔬菜轮作种植区这三个特色鲜明的优势杂稻制种区域。2014年,该县杂稻制种面积3.8万亩,办证企业6家,制种组合37个,持续11年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杂稻制种生产基地县,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完善配套建设,夯实基地生产竞争力。整合涉农资金300万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工程推进基地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等农田基本建设。设立植保田间病虫观测场、气象站,建成高标准农田近2万亩,新修生产便道10余公里,有序推进土地流转3000余亩,形成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通达的农田综合生产新格局。近三年来,得到省农委种业发展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

三、强化保障措施,释放制种产业新活力。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主任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管委会,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二是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引进省内外种子生产企业,同时加强与农科研院所协作,开展杂交水稻繁育及新技术创新。三是积极探索“专家试验田”新机制,充分发挥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的科技指导作用,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去年,该县收获杂稻种子10050吨,实现产值1.407亿元。

四、创新经营机制,激发订单农业生命力。一是引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企业中种集团、川农高科、宜宾水稻所等实行土地流转,走“公司+基地”的订单农业模式。二是建立制种服务专业合作社(公司),走“公司+制种专业合作社(公司)+制种大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鼓励制种企业与制种专合组织、制种大户建立稳固的利益共享机制,既保证制种供种能力和种子质量又能带动农户增收,全力打造集育、繁、推和产加销于一体的现代杂交水稻“种业高地”。 (岑巩县政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