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补贴政策:从直补到农险的转变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2014年年初美国通过了2014—2018年度的新农业法案。在农业补贴方面,新法案的最大变化是取消此前每年达50亿美元的直接支付补贴项目,但扩大了农作物保险项目的覆盖范围和补贴额度,更加突出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中的作用。

坚实的土地制度保障

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国土面积宽广,土地资源丰富。不过自然优势的充分发挥还需要土地制度的保障。和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经历过的土地所有制颠覆性变动不同,美国的家庭农场产权制度极其稳定,从1862年开始绵延至今长达150多年,对农业的持续投入和长期发展极为有利。

1862年,由当时的总统林肯颁布了《宅地法》,这被视为美国农业家庭农场模式的基础。而随着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南部的奴隶主庄园也分崩离析,农场制度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之后百年的稳定发展,使得美国农业突飞猛进,在1960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国农业效率相当高,人均管理农场面积可达160多公顷,人均产粮可以供养100人以上。就总量而言,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5%左右,其农作物产品则占全球总产量的20%。

完善的价格补贴体系

美国从1933年开始使用农产品补贴工具,80多年来农业补贴政策不断演化,一方面绕过wto规则,另一方面平衡国内外价格关系,保证美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优势最大化。具体来看,美国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分为贷款差额补贴、直接收入补贴、反周期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五大类。

1996年以前,美国政府主要采取贷款差额补贴政策,具体实施方式为,农业部提前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如果商业贷款利率高于目标价格或收获后全国市场均价低于目标价格,差额将支付给农民。该政策适用于大宗谷物农产品。差额补贴的实质是政府提供保护价格,以确保农民的基本利益。

1996年之后,差额补贴政策逐渐退出,直接支付登场。直接支付即直接收入补贴。此种政策的特点是,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脱钩,而补贴数量由政府按照基期的补贴产量和补贴面积直接确定。这种政策的实施导致农民自主性增强,可以自由选择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但也正因为自由度太高,道德风险扩大,最终的结果演变为:美国财政支付压力大,农场主撂荒面积增加,最终直接支付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2002年反周期补贴大行其道。这实际上是贷款差额补贴和直接收入补贴的混合产物。具体实施流程为:农业部事先确定目标价格,如果市场价格加上直接支付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启动反周期补贴;如果市场价格加上直接支付低于目标价格,则政府就启动反周期补贴,补贴额为两者间的差额。

资源保育补贴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土地资源保护。这在美国农产品价格补贴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美国政策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田与牧场环境鼓励项目、农田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2002年和2008年颁布的两大农业法都大量增加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2008年新法案预算分配中,自然保护占补贴总量的19%,仅次于农产品支持计划。

2005年,美国的农业补贴金额达250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68%。在美国,政府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税种,政府征收的农业税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的征税。此外,政府还对农业进行补贴,90%以上集中在小麦、大豆、玉米、大麦和棉花五种农作物上。国内补贴是为了扶持本国的农民,出口补贴则是帮助农民出口农产品,使他们的价格通常都低于其他国家的相应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