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
11月16日~17日,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粮食科技改革创新工作,发布了一批粮食科研重大成果和前沿技术,总结交流了粮食科技工作的典型经验。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徐鸣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副局长吴子丹作工作报告。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出席会议并致辞,科技部陈传宏司长到会并介绍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情况。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负责同志,部分粮食企业、粮食科研院所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单位的代表,以及部分粮食科技行业资深专家150多人在北京京西宾馆齐聚一堂,共商粮食科技改革创新大计。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指出,当前正值新一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即将启动的关键时期,全国粮食系统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和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实施科技兴粮工程,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切实抓好粮食科技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任正晓强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大潜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实施科技兴粮工程、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发展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要求,是粮食行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任正晓要求,粮食科技工作既要“上天”,把保障和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天大的责任”和“天高的使命”;又要“落地”,科学研究要紧密结合国情、粮情,技术创新要紧贴行业需求、公众需要,突出解决最急需、最关键的科技难题。要紧密结合粮食流通实际,科学把握方向,着力破解难题,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科技体制改革,把全面实施科技兴粮工程、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发展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落实好。
近年来,国家粮食局牵头组织实施“十一五”、“十二五”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和规划,提前布局、优化设计,粮食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科技成果丰硕,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成果应用转化效益明显;行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经费投入渠道和总额不断增多,粮食科技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全行业共有559项科技成果通过验收评审鉴定,有16项粮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发明奖,其中《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横向通风、分体负压式谷物冷却机等粮食储藏成套新工艺、新技术将在新建1000亿斤仓容项目中推广应用。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已在260亿斤仓容推广使用。农户储粮新装具已在26个省(区、市)推广817万套,每年为农民减少粮食产后损失90万吨,增收20多亿元。小麦呕吐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取得突破。组建5个粮食产后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局重点实验室和36个省级质检中心等一批全新科技创新平台,有效加快了相关科学理论、技术和装备的突破步伐。
会议明确,至2020年,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中心、构建两个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即:以“科技兴粮”为中心目标,深入推进粮食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开放、科学、高效、实用的粮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和成果推广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和“智慧粮食工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会议发布了粮食储藏成套新技术新工艺集成创新、呕吐毒素超标小麦安全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粮食库存识别代码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关键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进展情况。宣布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首批10个“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并举行了授牌仪式。会议交流了粮食科技改革创新典型经验,讨论了《国家粮食局关于推进粮食科技改革和创新的意见》等文件。(来源:国家粮食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