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玉米加工企业参与临储改革报告

近几年来,粮食收购价格尤其是国家玉米收储价格不断提高,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导致玉米深加工企业成本提高,原料不足。为更好解决二者矛盾,我们对内蒙古玉米加工企业参与玉米临储相关改革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玉米生产和临储情况

内蒙古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2013年我区粮食产量2770万吨,其中玉米产量2070万吨,玉米产量占到全区粮食总产量的75%左右。内蒙古东部四盟市(赤峰、通辽、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是玉米主产区和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区。2013年东四盟玉米总产量1350万吨。2014年全区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66万亩,增长6.5%,预计玉米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收购量将达到1800万吨。

从2013年开始,国家临储粮收购主体由前几年中储粮一家调整为由中储粮、自治区粮食局、农发行自治区分行共同确定收储企业,主要以粮食收储企业收购为主。2013年内蒙古全区国家临储玉米到1086万吨,露天储粮335万吨,预计在2014年秋粮上市,仓容缺口约有800万吨。随着内蒙古粮食逐年增产及现有仓储设施的老化,仓容缺口会更大,成为内蒙古粮食安全的薄弱环节。而玉米用粮大户玉米加工企业因现行政策扶持不到位,入市收贮积极性不高,收购数量有限。

二、玉米加工企业现状及发展潜力

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内蒙古继能源、冶金之后第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到2013年底,全区有规模以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406家粮油加工企业,形成年加工转化粮油1600 万吨生产能力。其中,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统计,玉米深加工企业142家,加工能力800万吨;饲料加工企业150家,饲料加工能力为500万吨(每吨饲料玉米用量按70%计算)。玉米加工企业是全区玉米收购转化的重要道之一。扶持玉米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种粮农民积极性、缓解玉米收储仓容不足压力、减少玉米损失、促进就业。

2014年7月15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印发了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竞购加工国家临时收储玉米补贴管理办法,玉米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企业纳入补贴范围,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在2014年5月至10月期间,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国有临时收储玉米竞价销售活动,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竞购,并于2014年12月底前运回企业自用加工的玉米,超过其2个月加工能力部分,中央财政按100元/吨标准给予补贴。我区纳入补贴范围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20家,年加工能力为889.6万吨,其中年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企业有3家,年加工能力50—100万吨的企业有5家,年加工能力10—50万吨的企业有12家。

工信部公布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玉米加工业的相关规划是,国内玉米要优先满足饲料业发展需要,适度发展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区的玉米加工业,控制玉米非食用深加工产能和用粮规模过快增长,推进技术先进、产品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更新改造。继续控制味精、柠檬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酒精等产品产能的扩张,提高玉米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从上述政策规划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作为食用用途的玉米加工并不在国家限制发展的行列,占玉米深加工消费比例在50%以上的淀粉类产品仍具有发展空间,对玉米的刚性需求较大。第二,玉米非食用深加工是国家政策限制的主要子行业,但此类行业中的代表产品——酒精的需求潜力较大,在相关替代原料产量增长或技术发展仍需时间的现状下,玉米消费需求仍将出现有限度的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燃料乙醇的年利用规划目标确定为500万吨,而目前我国燃料乙醇总体利用规模约170万吨。

三、玉米深加工企业目前面临主要问题

目前内蒙古玉米加工企业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一)由于政策性收储玉米价格高,在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企业玉米原料成本增加,利润大幅下降。2014年上半年,因农民手中玉米已售尽,新粮下来之前,国家临储粮价格较高,使玉米加工企业原粮收购价格居高不下,许多企业因此亏损和停产。

(二)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滞后,加工企业面临粮源短缺的问题。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仓储设施远远达不到贮存原料需要,使得企业自身储存能力与加工数量不匹配,加工原料储备不足。玉米原料出现区域性短缺现象。据调查,东四盟市5月份以后,因国家临储玉米收购优惠政策,大部分农户手中余粮已尽入国库,一些地方流通市场已无粮可售。加上国家没及时启动临储玉米销售,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将面临粮源紧张的问题十分严重。

(三)拍卖的国家临储玉米,存在距离远,运费增加成本升高。今年上半年,为缓减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紧缺和价格居高的问题,通辽市政府今年上半年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地国家的临储粮提早拍卖、定价定向销售,自治区级储备提前出库定向销售及费用补贴和加工企业收购新产玉米进行财政补贴等建议。

四、玉米加工企业参与国家临储的政策建议

针对内蒙古玉米加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衔接重点玉米加工企业仓储建设和玉米临储,更好地保证农民、玉米临储企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各方利益,同时解决玉米加工企业原料不足问题,缓解主产区玉米收储仓容不够矛盾,国家需要出台玉米深加工企业参与玉米临储扶持政策。为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针对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建议让玉米深加工企业参与国家玉米临储。地方重点玉米加工企业从收储环节进入收购市场,参与玉米临储收购。按照重点玉米加工企业具体情况设定条件,安排给重点玉米加工企业适当数量的粮食临时储备任务。

(二)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和新建1000亿斤仓容的时机,加大对玉米加工企业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项目时,对纳入临储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申报国家粮食仓储和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补助项目应列入国家资金扶持范围。

(三)开展玉米加工企业临储玉米试点工作。内蒙古粮食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一起从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作为玉米临储试点,组织开展这项工作。按照享受国家临储补贴,单独贷款,单独还款。为重点企业提供地方储备的轮换玉米流程进行探索,对降低玉米加工企业收购成本摸索经验。进一步完善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参与临储玉米收购的优惠政策,为粮食加工企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2015年,争取全区有10个重点加工企业创造条件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国有临时收储玉米。

(四)玉米深加工企业收储的玉米用于本企业使用,定向销售。其收储的玉米,保证收储量的同时,在国家允许其拍卖时,直接用于本企业生产使用地方储备玉米优先定向销售。收储期过后,应将地储粮玉米尽快轮出,并优先定向销售给重点玉米加工企业。重点玉米加工企业竞购名单由当地政府确定。

(五)县级粮食主管部门加大对参与临储的玉米加工企业监管力度。从试点企业开始,加强对参与临储的玉米加工企业监管力度,为进一步推进加工企业临储监管工作制度建立积累经验。特别是当市场价格上涨,玉米出现短缺时,监管企业可能会动用国家收储玉米就地加工情况的发生和加工企业临储拍卖出库等环节加强监管,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