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远山区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吴植、李志晖、谭元斌)通过在全国率先建成的“农民办事不出村”电子信息系统,鄂西大山深处巴东县金果坪乡桃李溪村村民熊龙军在村便民服务室只用10分钟,就完成了生育服务证审批流程。几天后,他便收到了系统业务受理员寄来的证件。
而在几年前,巴东县沿渡河镇界河村村民向永浩为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先后5次往返集镇和县城,累计车船行程700多公里,花费500多元,历时8个月才办完。
地处长江三峡库区的巴东县属于国家确定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农村群众到乡镇、县城办事时间长、成本高。曾有群众写信反映,取60元的低保金要花去50元的车费。于是,当地党委政府决心下功夫解决这个突出问题。
近年,巴东县投资4400多万元,对207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县政府又与国家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办公室合作,斥资1100万元,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便民服务项目示范。同时,当地还确立了服务承诺制、一周办结制、动态督查制、责任追究制和倒逼工作法等一套运行考核机制。
“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最核心的其实是简政放权。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到基层,不仅能让群众享受基层治理带来的实惠,还能促使干部队伍发生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革命,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巴东县纪委书记黄光辉说。
目前,巴东已在257个村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政、计生、国土等21个部门8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授权村便民服务室受理,县、乡镇、村通过服务平台在线传输、同步审核、结果反馈、实时提醒、流程跟踪。明年,该平台将覆盖全县491个村(社区)。
有感于“路难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终结,巴东县茶店子镇村民高映祺作了一首打油诗:过去办事急死人,提起猪头找庙门;找了张三找李四,脚板磨破事不成;现在实行信息化,农民办事方便哒;不要装烟不提酒,办好事情乐哈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说,巴东的技术牵引型治理使“山高皇帝远”变为了“政府在身边”,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动手,数据跑路”。这些举措有望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山区农村治理的两大难题:一是山区治理能力瓶颈问题,二是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