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按照《南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抓住减少有害投入品、推广清洁能源、规范畜禽饲养等环节,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休闲农业,引领全市传统农业加速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配方施肥:

减少土壤污染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业生产中施肥不当,不仅会导致农作物苗株倒伏、花而不实、实而不优,减少农业产量,而且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将加重污染、破坏土壤。近年来,我市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破坏,找到了一条简便易行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据了解,目前我市四县及市本级均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今年投入150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97.21万亩,其中水稻524.87万亩,油料、蔬菜、瓜果等其它作物72.34万亩,总化肥施用量达6.51万吨,实现农作物增产9.77万吨,减少不合理施肥量(折纯)1922.15吨,实现增产节支2.55亿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至今,我市已制定并推广作物施肥配方15个,其中水稻11个,其它作物4个。各农业县区还根据当地气候、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结合土壤肥力水平及农民施肥现状分别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试验,高标准地开展了“3414”、“2+x”等肥效试验20个、田间示范(肥料校正)实验75个,示范区建设面积共25.35万亩。

清洁能源:

留住绿水青山

南昌农村星罗棋布,用能点多面广。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使用,是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节环境污染的有效举措,而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农村沼气既是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国家能源压力的需要,也是防止乱砍滥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市积极支持农村沼气产业发展,落实各项农村沼气强农惠农政策,按照“低碳、循环、生态”的经济发展理念,采用多种农村沼气发展模式,以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为重点,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同时,我市努力提高沼气利用效率,加强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推广“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建设了一个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培养了一支保障有力的农村能源建设和管理队伍,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截至目前,我市户用沼气池累计保有量达4.7万户,可年产沼气1495万立方米,可供给18.5万农村人口全年生活用能,同时可年产沼渣和沼液等优质有机肥117.81万吨,每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3700万元。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生态效益是,按1立方米沼气热值相当于3.1261公斤薪柴热值计算,全市每年可因此节省薪柴4.67万吨。

规范畜牧:

发展友好农业

南昌是省会城市,畜牧业生产是“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加大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以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关键,通过划分“三区”、推广技术等多种举措,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2年,我市制定下发了全市生猪及家禽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全市畜牧业发展重点区域,并于2013年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全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制定了原则性意见。与此同时,我市通过生猪饲养标准化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菜篮子工程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的带动,加强了畜禽养殖场标准化设施的改造、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及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推动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序开展。

近年来,我市将全市获得的177个中央投资生猪、奶牛标准化项目的8690万元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8753万元用于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从2010年到2014年,我市共建设部级示范场11个、省级示范场38个、市级示范场6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禽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