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所2项成果通过农业部评价
11月4日,农业部成果评价专家组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羔羊早期断奶和育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以下简称羔羊技术)和“断奶犊牛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下简称犊牛技术)2项成果进行了评价。“羔羊技术”成果评价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旭日干院士(组长)等8名专家组成, “犊牛技术”成果评价专家组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组长)等7名专家组成。
“羔羊技术”针对我国养羊业发展中存在的羔羊哺乳期长、死亡率高、后期育肥效果差以及母羊繁殖间隔长等技术瓶颈,围绕羔羊早期断奶和育肥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揭示了断奶羔羊生理营养与瘤胃及其微生物发育特点,开发了羔羊代乳品及开食料,建立了羔羊早期断奶的饲喂技术以及断奶羔羊直线育肥新技术方案。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羔羊早期断奶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
“犊牛技术”针对我国3-6月龄断奶犊牛管理粗放、生长发育滞后、生长发育参数不全和后备牛培育落后的技术瓶颈,围绕断奶犊牛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和推广, 揭示了3-6月龄断奶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发育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 提出了断奶犊牛适宜生长的主要营养参数, 筛选出了可调控瘤胃内环境和微生物平衡发育的外源酶制剂和益生菌产品, 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犊牛饲料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推广。专家组认为,“犊牛技术”在断奶犊牛生长发育规律、日粮营养参数研究、营养调控技术和产品研发上有显著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刁其玉领导的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长期从事幼龄反刍动物生理营养调控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本次评价的2项成果可以有效地解决制约我国羔羊和犊牛培育方面的关键问题,为我国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