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将再一次进入刘石时代吗?

中国种业将再一次进入刘石时代吗?

最近一段时间,华美1号的审定与推广毫无争议的成为了中国种业备受争议的话题,也再次将刘石先生推到了中国种业的风口浪尖上。对于刘石先生,物联网上有很多评价,有的将刘石先生誉为中国种业划时代的人物,但是笔者认为刘石先生之于中国种业最大的贡献,不是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种植习惯和为业界带来了现代的种业营销理念,而是让中国农民真真切切的赢得了种企的尊重。
市场是检验品种的唯一标准。华美1号的审定与推广,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赞成者如现代玉米产业体系的石雷先生,他们给这个品种的定义为“将铸成中国玉米产业和耕作制度的革命性变化,使我国玉米育种方向的转型不再走回头路,不再向后倒退”;刘石先生称“该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将继推广单粒播种技术之后,再次掀起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和耕作制度的革命,对提高我国玉米生产能力和效率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反对者,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大多反对意见的主要考核指标,就是增产。笔者觉得一个品种的好坏,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市场,只要用户爱种,商家愿卖,它就是一个好品种,就应该被推广,而不是束之高阁。
不管增产还是增效,农民要的仅是增收。增产就增收,这个在中国其实是个伪命题。被誉为“中国良心”的经济学家时寒冰的新作,《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一书中就提出了在中国,产量增加甚至没有产量减少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多。经过今年几个点观察,华美1号增产潜力多大,还真是不好说。但是我们不要忽略华美1号可以机收籽粒这个优势。因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如果玉米收穗再脱粒的生产工序,减少一道工序,用户收益就可提高10%。(笔者忘了在哪里看到的数据,说玉米直接收获籽粒跟收棒在脱粒相比,增产在9%左右)。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先玉335已经覆膜种到了黑龙江省甘南县,为什么农民这么喜爱这个产量优势并不突出而且还跨区的品种呢?答案只有两个,一个是好卖粮,一个是卖高价。
在潮流面前,一切行政壁垒都是纸老虎。
当产业链条上有重要的生产要素变化时,就有新机会的诞生。据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统计得出,截止到2014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比2008年底提高20个百分点。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水稻的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93.82%和89.91%,而玉米机收率仅为51.57%。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后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也给我们玉米育种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高度适应机械化“种、管、收”的玉米新品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如果说先玉335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玉米种植习惯,那么华美1号的横空出世,是否能改变中国玉米的收获习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而作为种业达人的刘石先生,是否又一次的找对了风口,成为了一只在风口潜伏着的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