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民间利用“麻欠”的传统知识得到科学验证(植物学,花椒,果实,热带植物园)

在为西双版纳州制订“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而进行的实地调研期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胡华斌研究员对遍布于景洪市勐旺乡的“麻欠+茶”种植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初步访谈得知,该模式曾在该乡发展了3万余亩,这一特殊的乡土实践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尤其是野生“麻欠”被当地民族广泛利用,值得探究。

麻欠,是当地傣族对毛大叶臭花椒(Zanthoxylum myriacanthum var. pubescens Huang)的俗称(也叫玛啃或麻献),为芸香科花椒属下的一个变种,产于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见于海拔1400米疏或密林中。民间有栽培,叶与果皮有浓烈的柠檬香气,用作烧烤、腌菜和煮汤等食品调味料。因其果实较普通花椒相比香而不麻,尤为当地居民所喜爱。据傣族和哈尼族药典记载其果实也同时具有治疗消化不良、毒虫咬伤和解毒消炎的药用价值。

版纳植物园硕士研究生李仁、杨晶晶等,在导师胡华斌、张萍研究员的指导下,结合经典民族植物学及现代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民族村寨调查、集市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等手段研究了麻欠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其果实的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开展抑菌和抗炎等活性实验验证,并与普通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成分和活性功能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麻欠挥发油富含柠檬烯(limonene, 67.06%),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烟曲霉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腐败菌具有显著的抑制和灭杀效果,麻欠的抑菌和抗炎活性均强于普通花椒。同时,该研究还发现在其含量为0.04‰时,能显著地降低由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后所生成的NO含量,并且对细胞活力本身没有影响,说明其在该浓度下无毒副作用,具有优异的抗炎效果。

对西双版纳民间利用麻欠的传统知识进行科学验证,为特色香料和抗炎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第十一届国际民族植物学大会以及第二届生药学、植物化学与天然产物国际会议暨展览会上进行了报道,近日以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Maqian (Zanthoxylum myriacanthum var. pubescens) in Xishuangbanna, SW China 为题发表于民族植物学领域期刊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Volume 158, Part A,43?48。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0300)“西南民族地区重要工业原料植物调查”课题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重点培育方向(Y2ZKF20)“热带特色药用植物的系统评价与定向发掘”课题的资助。

文章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