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能笼统谈转基因安不安全连吃带种18年
“斗智”转基因标识
农业部官员称,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有实质等同性,同样安全,不能通过广告暗示“非转食品更健康更安全更放心”
马晓华
无论转基因的支持声和反对声哪个大,都已无法左右转基因日渐普遍的应用。中国转基因的进程按着进口转基因大豆、种植转基因木瓜和棉花在不断向前。
“转基因技术在争议过程中飞速发展,现在新产品在不断推出。”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在前段时间举办的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上说道。
毫无争议的是,转基因育种技术能做到精确定向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它的优势,可以跨物种进行技术转移。比如美国科学家把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转移到大豆里面,加拿大科学家把它转移到油菜里面,在吃菜籽油和大豆油的时候就吃了深海鱼油,而深海鱼油可以对人体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这是传统育种 技术无法比拟的。
现在,转基因要面对的首要难关是,如何让公众接受。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产品打出了“非转基因更健康更安全”的广告语,寇建平认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有实质等同性,有同样的安全性,不能通过广告暗示哪一个更安全。
非转基因标识无关安全性
在国内,挺转人士认为转基因技术一直都处于“隐忍状态”。而挺转和反转的存在,也给市场带来了商机。许多食品上标识并在广告中称是“非转基因产品”,或标有“转基因更安全更健康”字眼。不过寇建平认为,标识和安全性没有关系。
“标识是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与安全性没有关系。”他说。
国内显见的是,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两个派别中,非转派略胜一筹。他们强调的“安全”更贴合一部分公众对食品的追求。国内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众对食品安全失去信任,尽管“坏事”并非全因转基因而起,但转基因食品更易承载这种后果。
一些商家在食品上显著地打上了“非转基因”的标识。但是,转基因与否与食品安全到底有多大的关联?最为关键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因为非转基因而解决?
“转基因的标识只是提供给大家选择权和知情权,安全性是安全评价、发放证书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标识)和安全性没有关系。”寇建平表示。
寇建平说,前不久,农业部和工商总局清理了一些不规范的广告,特别是涉及转基因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有实质等同性,有同样的安全,不能暗示 ‘这个更健康更安全更放心’,这是不允许的。对于全世界都没有商业种植的水稻和花生,广告说是‘非转基因花生’,这是严重不真实,应该让转基因产品与非转 基因产品在公平的情况下竞争。”
转基因作物在被许可之前,必须先守住安全这道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应该是专业权威机构说了算,不能自己说了算。在我国对转基因技术安全管理的有多个部门,大家共同说了算。”寇建平说。
据他介绍,目前对于转基因的安全,中国有1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同时成立了64个委员组成的安全评价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搞农业研 究的人员及环境、质检、卫生食品等18个领域的人组成,另外还成立了标准委员会,有44个双认证资质监测机构,此外还有同行和专家群体,经过所有机构和人 员的认可才可称得上安全。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没有获得安全证书的就不一定,通过了安全评价再说。不能笼统谈转基因食品安全还是不安全。”寇建平说。
在转基因食品进入餐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评价。在农业部主导编的《理性看待转基因》中做了明确的回答,转基因安全与否是有定论的。
“转基因安全评价是个案分析原则,一个产品一个产品评,通过了就是安全的,没有通过的就不一定是安全的,不能笼统谈转基因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 的。可以自豪地说,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还没有发生过一起被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有些做得不规范的实验,个别人的有意造谣,最后被权威机构一一否定以后, 没有证实发生过一起食用安全问题,研究已经近40年,商业化以来大家连吃带种大概18年。”寇建平表示。
任何食品的安全都有着一定的安全剂量,安全是相对的,即使是非转基因食品,也不全都是安全的。
目前,国际上关于转基因有权威结论,最权威的机构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它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结论是: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到我们身边的产品都是安全的,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的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我国转基因食用安全的评价和国际接轨,有一些公众质疑转基因的安全性,在安全评价的时候都考虑了。”寇建平表示。
据了解,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中国按照五个步骤,实验研究、中间实验、环境实验、生产性实验、食品安全证书,分五步进行安全评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说,目前很多国家对转基因产品采用“自愿标识”或对标识没有要求,全球有69个国家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中国采取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方法管理转基因标识,是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