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子世界里灿烂 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退休干部钮中一
发表日期:2014-11-11 02:17AM 阅览次数:
他一步一步从田野走进科学殿堂,先后攻克了被称为水稻“癌症”的条纹叶枯病等许多病害难题。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农业功臣”、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标兵等各种奖项。他凭着卓越的实力和良好声誉,2013年入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A类项目的研究(这个项目是建国以来农业方面第一个A类项目),目前正率领着一支由6名硕士、2名在读博士组成的团队,奋战在最基层的研究一线,希望把我国在分子研究方面的成果应用到常规水稻品种的选育上。
“我与育种并非一见钟情”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这个种子世界的梦想,最初也是被逼出来的。
15岁初中毕业后,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钮中一的升学、当兵之路都被无情斩断,只能回乡务农。“种田万万年,只有土地是不会背叛你的。”父亲的一句话让他踏上了“开展以种子革命为中心的农业科学实验”之路,安心在生产队当起了一名农技员。
真正萌生育种想法是在1966年。水稻专家陈永康培育的良种“老来青”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科学奖,当看到陈永康代表全国7亿农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时,钮中一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是农民,我也是农民,他的文化水平还没我高都能研究出新品种,我为什么不可以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来!”从此,他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满怀感情地开始了他的梦想之路,那年,钮中一刚满20岁。
越是钻研越觉得知识不够。第二年,他给扬州大学(当时的苏北农学院)写信说想要学习。很快,学校给他寄来了一整套六七本油印的大学农学教程,包括遗传学、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钮中一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开始了艰难的“啃读”,种水稻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就到书里去查,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把它写下来,四处去请教别人。年轻的钮中一只有一个念头:既然和田野打了交道,就要当个一流的农民。
“我对育种却是一往情深”
“粮食有价,良种无价”,钮中一从内心深处热爱着育种工作,把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水稻育种事业。
1977年10月31日,他到县农科所上班,第二天,就打起铺盖去了海南。这一去,就是连续12个除夕之夜,他只身一人品尝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
武进、海南一年两育,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但当时海南的农村各方面条件却十分艰苦。钮中一既是专家又是劳工,白天烈日烘烤,夜间蚊虫叮咬,除了育种,还要自己种菜,大忙时节顾不上种菜,又因拮据不舍得买菜,就去市场上捡些菜皮应付日常。每每谈起这段艰苦的南繁岁月,钮中一都十分珍惜。他说,那里集中了全国的专家,等于一所开放式农业大学。求贤若饥的他,带着问题遍访名师,结交专家,学到了很多知识,大大提升了育种水平。
2010年3月,65岁的钮中一参加海南南繁时右腿胯部经常隐隐作痛,不能久立,但那会儿正是杂交配组最关键的时期,错过这段时间就是错过一季,他决定回家后再就医治疗,忍痛坚持到了南繁结束。但回到家后,新一轮的播种工作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钮中一不愿耽误农时,又是硬挺到播种结束,才到市一院检查,结果显示他患了髋骨纤维瘤,病情很是危急。所幸好人自有天佑,肿瘤是良性的。术后的钮中一也很后怕,但更心系着实验田分布好没好,今天栽插了哪些材料……休养不久,他又回到了育种田里,哪怕是坐在汽车里,在田边慢慢地开,远远地看。
2006年,钮中一到龄办理了退休手续,四世同堂的钮老,退休后本可安享天伦,但他仍活跃在试验田里,一如往常。也有省内外多家单位负责人纷至沓来,诚意相邀,高薪下聘,欢迎他加入新的团队。但他选择了坚守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试验田里,他说,“离开了这个团队,离开了这片土壤,我可能也就一事无成了”。
“我和育种总有不解之缘”
育种第一步要选择亲本,第二步要通过杂交,杂交以后再选育,要选八代,第八代才基本稳定,稳定了以后还得通过品种比较,选择其中最好的,然后参加江苏省各类中间试验,其中的佼佼者才能通过审定,审定后才能品种命名,所以育成品种要4年时间,审定品种要4年时间,之后还要适应性推广一两年,这“十年磨一剑”的育种工作就象一场旷世之恋,来不得浮躁,必须耐得住寂寞。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有一句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反之,也正是钮中一的刻苦钻研、执着坚守,让他在种子世界里收获了累累硕果,绽放异彩。
坚持育“三好”(好种、好吃、好产量)种子,为千万农家。目前,江苏的水稻田里,30%以上是武进的品种,江苏6个年推广面积超一百万亩的品种,有2个出自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而且年推广面积在250万亩以上,这些几乎都是钮中一的心血结晶。
“我把稻田当作我的孩子,我喜欢稻田,能够育出更好的稻种是我这辈子的最大追求。”近五年里,钮老又迎来了育种成果的“井喷期”,相继成功育出了五个大品种,2013年,江苏好品种评选,七个好品种他一人独占三席,均获一等奖。
“生命不止,育种不歇”,如今的钮老仍一直在思考并探索实践着:江苏水稻平均单产已连续15年超过500公斤,比全国平均高30%以上,但始终没有突破1998年的水平,水稻单产的10年徘徊,反证了水稻育种10年来处于平台期,下一步要在品种的协调性、广适性、抗倒性上下功夫,力争在近年内为全省平均单产600公斤作出贡献…… (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