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下水下降20米 水资源危机威胁粮食安全

我国北方地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然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粮食生产稳定性和产量潜力挖掘的主要限制因素。这种矛盾在华北平原尤甚,河北中南部平原用于粮食生产的地下水净消耗,已造成区域平均的地下水下降达7 .4米,局部地区达20米。同时,也引起了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大规模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华北平原地下水修复与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粮食生产过度依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下降速度惊人

华北平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食产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高产主要依赖地下水灌溉来实现,造成了地下水超采,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

“我们是否还要继续以地下水的高消耗来换取有限的粮食产量?短时间内的农业发展与地下水资源不可逆的消耗将带来的巨大危机孰轻孰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沈彦俊告诉记者,这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回顾我国这些年来的农业发展,虽然粮食生产始终稳步增长,解决了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增长的背后,也往往隐藏了地下水急剧消耗等严重危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表示,由于农业、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大,河北近年来地下水下降速度惊人,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危机。上世纪50-60年代,地下水在2-3米左右,现在下降了20-30米。

以河北省1984-2008年期间用于粮食生产的地下水净消耗量为例,在过去的这25年期间,河北省获得的粮食增产效益为1.9亿吨,用于粮食生产的净地下水消耗量达1390亿方,主要集中消耗在河北中南部平原,其地下水消耗总量累计达1130亿方。

沈彦俊表示,过去25年河北中南部平原用于粮食生产的地下水净消耗,已造成区域平均的地下水下降达7.4米,局部地区达20米。换句话说,同时期该地区地下水下降量,有8成以上是由农业灌溉耗水引起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河北省栾城县设有地下水监测点。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博士张玉翠表示,1984-2008年期间,栾城县地下水位累积净消耗量为12亿m 3用于粮食生产,获得的粮食增益累计34 .5亿kg。灌溉水的增产效益2.9kg/m 3。据此推算的地下水下降量为17m,观测值下降量为20.8m。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