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稻“三增”怎么来 记者走访省农业厅
浙江在线09月23日讯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浙江今年早稻面积、亩产、总产实现“三增”的消息,经本报和本报官方微博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大家对粮食丰收感到欣慰,也有读者心存疑问:“亩产有这么高?”“这些年我们村的粮田一直在减少,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真的增加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省早稻播种面积172.67万亩,比上年同比增4%;亩产415.3公斤,总产71.71万吨,同比分别增3.2%和7.2%。早稻单产继2011年位居全国首位后,再次位居全国第一,比全国早稻平均亩产高23.1公斤。
播种面积为何增长
我省今年早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6.65万亩,扭转了连续多年下滑的趋势。一些读者反映,从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农田种植花卉、苗木、果蔬等经济作物的越来越多,农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现象增多。
“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增加,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台州市推广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粮油作物管理科科长纪国成解释,“这一模式可以减轻西兰花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稳定增加效益,深受当地菜农欢迎,今年一下子新增了3万多亩早稻面积。”
其他导致增加面积的因素还包括我省出台的种粮大户直补、集中育秧补助、机插秧补助、水稻统防统治补助、水稻保险保费补助和储备粮订单早稻谷售粮奖励等政策。纪国成说,受益于政策,早稻收购价格稳定增长,效益有保障,尤其是订单早稻的实际收购价(含售粮奖励)高于晚籼稻市场价,充分调动了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
亩产靠什么破纪录
“优良品种的育成推广为早稻单产提升奠定基础。”对于早稻单产缘何能破全国纪录,省农业厅农技推广中心粮油技术科科长陈叶平解释说,今年我省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中所用品种大多为“中早39”和“中嘉早17”等,成为高产当家品种。这些品种普遍表现为熟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合机插等优良特性。
单产水平提升,加上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确保了全省早稻总产量提升。陈叶平说,今年超级稻早籼品种“中早39”面积增加21.38万亩,种植面积比例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产早籼品种“中嘉早17”面积增加14.18万亩,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今年这两个品种的面积占到全省早稻面积的62%。
此外,早稻早播早栽促早熟高产栽培技术逐步被农民接受,今年应用面积达到52万亩,占全省早稻种植面积的30%,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播种期普遍提前,充分利用早春回温较早的良好天气条件,为早稻增产奠定了基础。早稻基质育秧也有明显提高,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早稻秧苗素质提高。
一些读者还提出疑问,感觉今年天气灾害不少,早稻为何能增产?对此,农业部门解释说,今年高温干旱等严重天气灾害,发生在早稻收割之后。今年早稻生产期间,没有遭遇早春低温、倒春寒、长期阴雨、台风等不良天气影响,属正常偏好年份。
作者: 高晓晓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