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为何让人纠结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农业部官员以及一些农业专家再次高调回应转基因安全问题,有关转基因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包括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和一些农业科学家均明确表示,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农业高科技,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均安全可靠,而且中国对于转基因的管理非常严格。 与农业部态度大相径庭的是,对于转基因食品持质疑反对的声音依然强劲。无论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商超,还是在河南、安徽的乡村小卖部,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的认识基本都是负面的,有关转基因食品可导致致癌、不孕不育等目前还无法证实的观点依然让很多人谈“转”色变。 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则强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目前国内有专业的权威机构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估。 据寇建平介绍,国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实验和推广有一套严格的安全审查和评价制度,在审批环节,申请经初审后,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评审,农业部批准后,公开结果。经过安全评价的作物,还需要品种审定、种子生产许可、种子经营许可等一系列流程。 专家和官方还引用了国际上种植和使用转基因的规模,来证明转基因产品在美国等国家已经比较流行。 据原北京大学校长、国内著名生物学家许智宏介绍,与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时相比,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已增加了100倍以上,2013年已达1.75亿公顷,超过了中国农田的总面积。 全球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有27种,其中最主要四种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许智宏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称,来自美国的专家提到美国超市中有70%的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是世界上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最早的国家,2013年已经种植面积为7010万公顷。2013年中国种植了42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居世界第六。 许智宏认为,所有的科学证据都显示用于特定作物改良的转基因方法,对人和动物是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基因修饰的方式不会改变食物的安全性。 但是民间对于转基因的评价依然是针锋相对,有调查显示,大约有80%以上的受访者明确持反对态度。对于这些反对的原因,大部分基于安全的考虑。实际上,多年来相关部门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披露和宣传远远不够,这让更多的消费者对于官方的声音产生了不信任。 比如,我国实际上从1997年就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2003年当年甚至突破了一千万吨的进口量,近些年更是逐年增加,这些产品早已进入人们的餐桌,而公众对此几乎很少了解。 另一方面,国内对于黄金大米等转基因产品的实验,也很少能够公开披露信息,在程序上出现饱受诟病的地方:一些实验室的种子被拿出实验室,随意种植;儿童被拿来做实验等。 结合国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形势,三聚氰胺、塑化剂泛滥,公众对于任何一种未知的食品安全威胁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警惕,转基因这种本身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也饱受争议的农业技术自然很难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就是一名激烈的“反转”人士,他于2013年赴美国专门调查转基因食品,并得出结论:在美国,并非像某些专家所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解决,相反许多美国科学家也提出了安全质疑,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转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也许会贻害无穷。 在一些“反转”人士看来,美国的转基因产品之所以能够流行,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推动。比如一些转基因种子公司就是最大的获利者,他们依靠自己的能量推动官方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支持和普及,而这些力量也完全可能影响中国的官方。 不过对于转基因技术,国内著名农业科学家曹幸穗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一项高科技的生物技术,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国家需要更加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据曹幸穗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主要依靠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比如孟山都、杜邦先锋等。而我国的种业本来就比较落后,又缺乏有实力的公司,产学研脱钩很严重,尤其是高端农业人才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不管转基因到底有何益处和害处,国内如今的事实是:消费者抵触心理非常强。这让农业部也不得不考虑这一“民意”,不久前,农业部拒绝了国外一款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审批,理由是:在审批的过程中确实会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