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明:中国特色农业必须坚持七项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生了三个大的变化。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8年,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该体制发挥作用后供求基本平衡。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到2004年,这个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同时为了加入WTO,我们的区域布局、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
现阶段,从微观主体和经营规模看,新型经营主体加速涌现壮大,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养殖业规模化比重超过50%;从生产的方式和增长贡献看,技术装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超过50%;从农业功能和产业链条看,经营领域与产业体系不断拓展完善,农产品加工率超过50%;从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看,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显著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接近50%,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下降到50%以下;从工农和城乡关系看,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比率超过50%。
转型中的中国农业往哪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应该走什么样道路?钱克明说,“在充分尊重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汲取现代农业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必须大力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是依靠专业化分工,专业化是劳动力生产和技术提高的一个基础。”
第一,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际经验,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
第二,必须坚持家庭经营,只有家庭这种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才能合理安排劳动、分配和消费,优化资源组合。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农业经营主体都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世界农业发展客观规律,需要继续坚持。
第三,必须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不能依靠国际市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第四,必须大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互助型服务和经营型服务。
第五,合理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分为鼓励、支持、限制、禁止四个区域。
第六,必须因地制宜,依次推进。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现代农业不能齐步走、一刀切。
第七,必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一是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二是要构建和完善新型经营、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控四大体系。
(农业部总经济师 钱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