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县小麦良种推介
发表日期:2014-10-29 02:12AM 阅览次数:
国家级审定编号:晋审麦2007006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高80~85厘米,叶片直立转披形,抽穗后叶色由深绿转浅灰绿,灌浆期叶色由浅灰绿转黄绿色,株形紧凑,穗长方形,长芒,穗较大,小穗密度中等,白壳白粒,卵圆形,千粒重42克左右。该品种为冬性品种。子粒发芽势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叶功能期长,抗旱性强,灌浆快,落黄较好。2006~2007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高感叶锈病,中感条锈和白粉病。2007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86g/l,粗蛋白质15.33%,湿面筋35.3%,沉降值43ml,吸水率57.9%,形成时间3.7min,稳定时间4.8min,弱化度51F.U,评价值58。
适宜播期9月25日~10月初,适宜播量每亩6~8公斤;施足底肥,N、P配合,增施有机肥;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病虫害,增加粒重。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59.2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6%,试验点16个,14点增产。其中2006年平均亩产282.8公斤,比对照增产6.3%;2007年平均亩产235.5公斤,比对照增产7.0%。2007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7.0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4%,8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适应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二、水地品种
1、鲁原502
鲁原502 是由山东省农科院最新选育的小麦高产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比济南17晚3-5天;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分蘖力强;株高76厘米左右,株型偏散,旗叶宽大,上冲;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一般地块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6粒左右,千粒重44克。
该品种三方面优点:
高产稳产。三年小麦品种对比试验中,鲁原502比对照济南17年均增产60.59公斤,增幅12.11%。大田种植一般亩产550公斤,高产地块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 抗冻性好。在今年春季低温冻害条件下,抗冻性显着优于济南17。
抗倒性好。在连续两年生长后期遭遇强风雨天气下,抗倒能力显着优于济南17。
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适期播种、精量匀播。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每亩适宜播种量6~7公斤。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底施复合肥50公斤,春季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
运用关键水。浇好跟种水、越冬水、拔节水、扬花灌浆水。
及时防治根腐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2、良星99
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与对照石4185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生长健壮,分蘖力强,两极分化快,成穗率高。株高78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较厚。穗纺锤形,长芒,白粒,角质。平均亩穗数41.6万穗,穗粒数35.7粒,千粒重40.0克。茎秆坚实,弹性好,较抗倒伏。轻度早衰,落黄一般。抗寒性鉴定:抗寒性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白粉病,中抗至慢条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4克/升、797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24%、14.42%,湿面筋含量29.5%、31.8%,沉降值27.6毫升、29.8毫升,吸水率63.3%、60.6%,稳定时间2.6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50E.U.、264E.U.,拉伸面积52平方厘米、6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该品种荣获河北、山东两省区试2003、2004年产量5个第一,一般亩产500-600kg,高产潜力可达751kg。2003年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483.9kg,比对照石4185增产4.38%,差异极显着,居15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04年同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49.2kg;2004年同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553.4kg,比对照增产6.48%。
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13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17%(显着);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9.2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40%(极显着)。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2.4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10日,播种量不宜过大,精播地块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2万苗,半精播地块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注意N、P、K配合,防止早衰。
春季第一次肥水宜推迟到小麦拔节期,浇好孕穗和灌浆水。春季管理应注意及时锄划和除草,抽穗以后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和赤霉病。
3、临Y7287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9003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特征特性:熟期与烟农19号相当。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绿,叶片较窄。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较窄,中长,挺直,抽穗后茎、叶、穗蜡质较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克左右。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后期叶片功能期长,子粒灌浆快,落黄好,抗倒性较好。
抗病鉴定: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中感条绣病、叶锈病和白粉病。
品质分析:2009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81g/l,粗蛋白质14.06%,湿面筋31.4%,沉降值39.2ml,吸水率67.2%,形成时间3.7min,稳定时间2.9min,弱化度106F.U,粉质质量指标56un,评价值50,硬度73。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中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87.2公斤,比对照烟农19增产7.3%,试验点16个,全部增产。其中2008年平均亩产480.5公斤,比对照增产6.1%;2009年平均亩产397.8公斤,比对照增产8.7%。
2009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中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7.6公斤,比对照烟农19增产8.3%,试验点8个,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亩播量7.5~10公斤,基本苗15~20万。施足底肥,底肥亩施尿素20~30公斤或碳铵60~8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扬花期进行三喷,防病治虫,增加粒重。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中肥水地。
4、 国审麦2011009
品种名称:舜麦1718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2009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石4185同期。幼苗半匍匐,叶色中绿,分蘖力强,亩成穗较多。株高75厘米,株型松散。抗倒性差。部分试点表现早衰。穗纺锤型,小穗排列紧密,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亩穗数42.6万穗、穗粒数37.9粒、千粒重37.1克。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叶枯病较重。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20克/升、780克/升,硬度指数65.8(2009年),蛋白质含量14.63%、14.28%;面粉湿面筋含量31.2%、30.2%,沉降值48.3毫升、42毫升,吸水率62.2%、58.4%,稳定时间8.2分钟、11.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98E.U、518E.U,延伸性162毫米、151毫米,拉伸面积86平方厘米、105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8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2.9%;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4.7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3.9%。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4.3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高水肥地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0万苗,中等地力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2.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前期蚜虫传播黄矮病毒。3.浇好越冬水。4.后期注意防病、防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块种植。高水肥地注意防倒伏。
5、 晋麦84号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1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大。返青后植株生长旺盛,叶色灰绿, 前期叶片半披,后期上举。株高75厘米左右,叶耳红色。穗纺锤形,穗长8厘米左右,穗较粗,小穗排列紧密,中长芒,粒型短圆,籽粒白色,千粒重45克左右。
该品种半冬性,苗期生长势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熟期比对照临丰615晚熟2~3天,抗倒性及抗寒性较好。
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对条锈病免疫,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81g/l,粗蛋白质14.37%,湿面筋26.1%,沉降值31.0ml,吸水率54.2%,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3.6min,弱化度99F.U,评价值54。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91.0公斤,比对照临丰615增产8.3%,试验点14个,10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475.5公斤,比对照增产7.2%;2008年平均亩产506.6公斤,比对照增产9.3%。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2公斤,比对照临丰615增产7.3%,试验点7个,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月初,亩播量8~10公斤。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浇好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重病区和特殊年份适时喷粉锈宁,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高肥水地。 (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