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获利或可减少秸秆焚烧
接连几天的阴霾天,原来是农民燃烧的秸秆出了问题。近日,南京市环保局针对市民的投诉时回答道,最近南京空气污染,天空蜡黄是因为大面积焚烧秸秆所致。这一个解释得到了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晓东教授的支持:秸秆焚烧,再遇上极端气候条件,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是导致多市空气质量大滑坡的原因。
这不仅仅是南京一地的情况。根据环保部的专家介绍,最近几年,四川、湖北、江苏、山东等地春收或秋收,都会出现短暂的阴霾天,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焚烧秸秆。为什么要焚烧秸秆?主要是因为对于农民来说,秸秆留着无用,作为他用的成本又有点高,为利益计,只好一烧了事。据说不少地方已经成立了禁烧办,但工作人员积极性并不高,监管能力和覆盖范围相当有限。
那么,其他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发现,在不少国家确实有将秸秆作为他用、成为循环经济的例子。比如说在美国,24个农业州,每年能收集大约4500万吨秸秆,被用作饲料,或者用来盖房,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再生能源事业,把秸秆作为新兴的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从中提取乙醇进行开发利用,使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有了新发展。
那为什么中国的秸秆不能够用于发电和饲料,并转为他用呢?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作类似的尝试,以江苏为例,近几年来,江苏省内已经建立起了不少秸秆发电厂,平均下来13个地级市平均每个市拥有接近2个发电厂,而且这些发电厂普遍属于“吃不饱”,已上马的电厂中,从投产的当天起主要原料就不是秸秆了,取而代之的是“废纸、废衣、破棉絮等”。问题于是出来了,为什么一边是发电厂吃不饱,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在田间焚烧秸秆?
原因也不复杂,那就是经济因素。对于农民而言,回收秸秆价格特别低,比卖给砖厂烧砖的价格还低。网上有篇题为《我是农民,我为什么要烧秸秆?》的帖子中说,“如果不烧,就要运出来,就需要牵扯到人力物力财力。试问,在缺少劳动力的当今农村,既然价格不划算,为什么要由农民来承担成本将这些秸秆搭上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些事?”
那为什么不允许农民自己烧秸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因为秸秆具有外部性,因为焚烧的行为污染了环境,因此,这种行为必须禁止。但问题是,环境是公共品,为何保护环境的成本要单独由农民来承担?
问题于是出来了,公众愿不愿意为保护环境而做出努力——付出购买秸秆的费用。或许有人说,我们愿意为秸秆付费,但问题是价格该怎么定?
在我看来,秸秆的价格大概可以这么定:一是参照当地发电厂愿意出的收购价。作为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济效益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燃料成本过高,当然就影响盈利,因此,它会按照企业的运行状态得出一个收购价。同时,市场上存在竞争,它也不会过低出价,否则原料就跑到其他企业中了。二是参照农民的人力成本。因为农民嫌成本过高而不愿意将其出卖,放任秸秆在田间焚烧,那么有关机构应考虑整理这些秸秆的成本。
对于农民而言,他出售秸秆的动机就在于秸秆的收购价格要高于他处理这些秸秆的时间成本,如果价格不划算,那么他就会一烧了之。反之,就会觉得这是一桩合算的买卖。但目前问题在于,由于这些发电厂的成本高,秸秆的价格被压得很低,而且政府不给农民支付补贴,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农民在烧秸秆,而另一方面发电厂却是普遍吃不饱。
那么,秸秆的合理收购价格应该是怎样呢?在我看来,那就是发电厂的收购价加上农民的务工成本,而农民的务工成本则是由政府支付。具体的流程可以是这样,电厂向农民支付收购价,而农民凭着收购清单向政府申领补贴。之所以由政府直接向农民支付劳务费而不是通过电厂代付,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电厂的道德风险——它完全有激励做多收购数量,骗取更多的财政补贴。当然,如果有另外的非发电企业愿意收购秸秆,这个价格可以直接套用。当然,如果有一天有企业发现了更好的利用方式,秸秆的收购价会高于农民的务工成本,那么就可以取消政府补贴了。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地方政府和公众不愿意为农民收拾秸秆的付出承担成本。那么,我们就必须忍受这个阴霾的天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认为这个阴霾天气是不可接受的,对不起,你得为农民收拾秸秆的劳动支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