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工作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长沙10月22日电 今年4月我国全部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并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试点。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目前,试点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任务已全部落实,低镉水稻品种正稳步推广。湖南省正在探索总结一套简易化的操作程序用于全国推广。

根据农业部“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收益不减”的基本思路,长株潭试点根据污染轻重程度将土地划分为三类,包括污染较轻的“达标生产区”、中度污染的“管控生产区”和严重污染的“替代种植区”。据湖南省农委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站长尹丽辉介绍,目前种植结构调整任务已全部落实,其中14万亩替代种植区已完成3.86万亩。

此外,试点工作还包括修复技术、低镉品种选育和数据采集等方面。尹丽辉介绍,长株潭地区已落实种植绿肥面积近50万亩。制定了《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筛选与选育科研协作攻关方案》,低镉水稻品种推广已按计划全部落实。备受关注的“VIP”数据采集模式目前已安排58个,其中重度双超区(土壤和作物均超标)19个、中重度污染区26个、轻度污染区13个。

记者了解到,试点工作推进仍面临一些困难。基层反映,由于试点中的很多技术措施要求较高,基层农技人员特别是农民群众一时难以完全掌握,加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每个技术人员负责区域大,难以指导到各个片区,致使部分已实施的技术措施标准不统一、规范水平不高。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表示,湖南省农委将配合农业部生态资源总站,选择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前后全程对比监测和评估,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和准确。通过试点工作,探索总结出标准化的技术路线和操作程序予以推广。

“修复治理工作对于耕地被污染地区的农田来说是巨大的福音,正视污染就可能解决问题。”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帅对治理表示支持,并指出:“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污染已有多年历史,但大规模的治理才刚刚起步,探索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