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要找准盈利模式

“中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刚闭幕的中国第四届县域经济论坛上,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表示。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在论坛上提出,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盈利点和盈利的商业模式。回顾中国农业园区20年来的历程,大多数至今仍旧依靠国家补助。成功的农业园区要做好市场定位,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形成支撑自产自销的产业链,找准赢利点,才能区别于传统农业。

在他看来,按照中国国情,无论对农业产业园区还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投入都要讲究适度投入,达到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打造园区盈利的产业、产品,以及品牌和产业链。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实现农产品价值,准确定位主导产业,由原来粗放的生产型传统农业转型为旅游农业、景观农业、艺术农业、度假农业、养生农业,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的附加值。成功案列包括“褚橙模式”,从一开始就将园区生产的橙子定位在高端市场,而北京的“蓝调庄园”将目标群定位于新婚夫妇、情侣、摄影爱好者、写生画家、商务游客等特殊客源,跳出依靠售卖原材料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困境,培育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品牌。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顺清建议从管理角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让农业变得条理化、清晰化。借鉴工业中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用在农业管理中,先在农业科技园里得到应用。

深圳前海农产品交易所CEO蒋伟诚提出,深圳农业产业从工业化、城市化的提升过程中,资本和金融是核心。

中国农业目前面临发展空间受挤压、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企业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业科技支撑技术含量低、配套服务体系水平低、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困境,蒋伟诚提出四种应对方式:通过金融资本打造大型农业企业,改变小而分散的局面。以政府为主导,结合市场资本和金融发展农业创新科技。如在政府资金的扶持下,华大基因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在深圳带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群。善于运用金融产品和制度创新,为农业生产、流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同时以制度创新打造农业品牌。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明强调物联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在论坛的现场,记者看到新产品成果展台上的新仪器,几百元即可安装在每个蔬果大棚里,随时测试室温、湿度以及相关的要素数值,棚主和消费者随时从手机上察看最新信息。如果将来纳入物联网,每个大棚和农场都能与市场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使信息更透明化。现在耳熟能详的“褚橙、柳桃、潘果”,无一不是靠品牌借助微博、微信传播的典型案例。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人为家乡或特色农产品代言,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推广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