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 帮农助企
国企,2012-04-15
“订单农业”已经成为帮农民增收、助企业赢利的有力武器。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更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
文|本刊记者 吴杰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中央1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九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然而,在耕地、淡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下,以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快速发展已难以为继。此外,用工成本的迅速上涨,使得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这不仅是一号文件的主旨,而且是包括涉农央企在内的业界人士的共识。
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40%左右,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30%。科技与生产“两张皮”问题长期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企业应该成为科技与生产的‘黏合剂’。”中粮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涉农企业在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上有较大优势,在两者间可以起到桥梁连接作用。
多赢的订单农业
“央企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做后盾,因此在涉农问题上可推动产业体系的建设,实现与地方农业产业的对接,实现农技结合的目的。”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为了更好地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中粮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以订单农业为代表的多种创新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使得科技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
“农业的科技进步需要大投入,农民很难胜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农民投入过大、生产成本过高,必然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这对农民、农产品以及粮食市场来说都非常不利。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通过订单农业,中粮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从种子、信息、技术到金融全方位服务,并与企业的物流、加工、研发创新以及品牌渠道销售能力连到一起,为农民创造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目前,中粮订单农业达到350万亩,涉及农户155万户,带动农民增收7.33亿元,平均每户农民增收473元。
通过订单农业,中粮集团实现了农村闲置土地由企业集中经营,种植采用国际新品种、新技术;从田间到车间聘用当地农民工,从耕种到加工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这样一来,现代农业新技术得到大面积集中推广,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有力提升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科技兴农”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粮的订单农业得到地方百姓的大力支持。因为与分散的农户相比,加入订单农业的载体——粮食种植合作社的村民则要好上许多。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采用中粮订单农业的合作社,只要质量达标,粮食一种下来就已经销售出去了,并且以合同约定的形式消除了粮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损失。“这样的话就使得进入到中粮产业链的人,一个是稳定,另一个是获得高收入。这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
李国祥告诉记者:“由于对品种要求严格、农药使用及质量控制较严,订单农业通过标准化生产,使农产品品质得到提高,先进农业科技得到推广;农民得到良好培训,收入显著提高;涉农央企与农民的联系更紧密,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订单农业’已经成为帮农民增收、助企业赢利的有力武器。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更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未来中粮增长的驱动力。”宁高宁表示,“中粮的研发要立足于未来,不是为了短期的效益提升。”
基于上述理念,中粮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农作物育种、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在农作物育种领域,中粮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新品“中粮六号”在山东省汇通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辟了50亩试验田。产量对比试验显示,该品种平均亩产512.2公斤,比普通小麦增产6.8%。中粮在屯河建立育种基地,推广良种、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和机械化采收作业,50万户农户种植番茄平均单产从不足4吨/亩提高到5.1吨/亩。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粮工程科技公司研发的无菌小麦粉加工工艺与装备,解决了小麦在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真菌毒素和重金属残留等有害物质去除的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小麦粉中微生物控制技术的空白。
着眼于长远,中粮集团还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2011年投资近32亿元建立了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这是国内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中心,科研领域涵盖农业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
央企的引领效应
“涉农央企要做到既能够站在宏观角度对农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又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其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其在农业发展问题上发挥央企应有的作用。”宋杰凝告诉记者。
在农业产业链上,以中粮为代表的涉农央企往往扮演着服务者、收购者、生产组织者甚至生产者角色。涉农央企严格执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提高服务农民的水平、拓展服务农民的领域、创新服务农民的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领农民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道路,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贡献。
据悉,中粮已在宁夏建设了大米、番茄、酒业、乳制品基地,累计投资超过15亿元。其中,中粮集团投资8亿元在石嘴山建立的23万亩现代化农场和日加工鲜番茄10000吨生产线,创造了大型企业主导、土地集约经营、农业现代管理、城乡一体发展的“中粮模式”,使3600多农户实现了农业经营的现代转型。
李国祥向记者表示:涉农央企要集研发、推广于一体,无论与科研机构合作,还是自主创新,都要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也可以称作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将体现在决定教学科研面向的对象、农民种植的作物,生产加工的产品等产业分工上,并将整个产业链打通。作为龙头企业,涉农央企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培育优良品种,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让良种、农机、化肥、农药等体现先进农业科技的成果得以推广,让科技的力量植根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