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水稻良繁项目激发三方力量

本报记者 张艳玲

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农民、企业和种子管理部门三方力量在项目中得到有机组合,形成了“1+1+1>3”的优化模式。

2011年,四川省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仲衍种业)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及加工基地”项目。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农户、企业、当地政府三方力量被激发,三年过去,项目实施进入尾声,社会经济效益凸显。

农户:制种每亩增收千余元

“抛开各项成本,今年制种收入超过10万元。”四川省邛崃市金鹅村的李绍林是当地制种大户,已经为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制种多年,面积从几亩开始,现在发展到近百亩了。

30多岁的李绍林是留在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大田不挣钱,村里很多人都出门务工了。”李绍林告诉记者,与大田生产比起来,水稻制种收益不错,要比大田生产高出不少。

账算清楚了,李绍林安心制种,还陆续流转了同村的土地,制种面积越来越大。“今年制种田亩产250多斤,每斤收购价12元,亩收入超过3000元,而大田的产值一般就在1500元左右。”李绍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与李绍林相比,65岁的万在林虽然制种面积只有4亩,但精耕细作,制种多年,产量也高。“儿子出去务工了,我和老伴儿在家制种,收入不错。”万在林告诉记者。

据仲衍种业董事、行政项目总监刘德银介绍,项目直接带动良种生产繁育基地5000亩,涉及约270户农户。农户通过制种,户均可增收1437.6元。

企业:繁育加工能力大为增强

仲衍种业所承担的水稻繁育项目总投资933.56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资金和公司自筹两部分,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96万元,是中央财政资金的40%,省、市、县财政配套比例为8∶1∶1,另公司自筹247.6万元。

项目资金的投入使得仲衍种业在生产、储藏、加工等环节都有直接的改变。2011年,仲衍种业制种面积为3.13万亩,水稻种子产量为456.5公斤。

随着项目的实施,其水稻繁育能力大为增强。2012年,仲衍种业制种面积大幅度增加,制种面积和种子产量分别提升到4.45万亩和916.06公斤。

不止如此,随着常温库、种子晾晒棚等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制冷设备、加工设备的购置,仲衍种业的种子加工能力大幅度提升,逐渐形成了年加工优质种子1600万公斤的流水线。

“自动、智能的加工线使得种子的商品性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种子的净度、色泽、包装能力等方面。”刘德银介绍,除此之外,利用项目资金购入的先进分子检验仪器,使公司的检测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以前若要检验种子纯度,需要将种子送到海南鉴定,至少得等100天,现在自己很快就能得出检验结果。”刘德银告诉记者。

基础得到夯实,仲衍种业发展规划更加清晰。据了解,仲衍种业将不断构建与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针对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市场、东南亚及非洲市场,在产品研发和品种聚合上下功夫。

种子管理部门:高端种业引领产业升级

近年来,四川立足于抓当前服务生产、谋长远支撑发展,集中力量扎实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

杂交水稻优势产区成都市更是将高端种业作为其产业倍增计划的着力点之一。目前,成都已在邛崃、崇州等区(市)县集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备案基地和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核心基地,基地面积达9.5万亩,全年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100万公斤。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为邛崃市种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邛崃市种子管理站负责人刘双全介绍,近年来,邛崃种业发展迅猛,目前水稻制种面积在2万亩左右,小麦制种0.5万亩,2013年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一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四川省种子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种子企业积极争取到项目资金后,种子繁育生产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当地政府在政策、技术上的支持,是四川种业发展驶上快车道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四川省种业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2012年,四川省级财政新增种业提升工程专项资金2500万元,并整合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增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等项目,主要用于开展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新品种区试试验、种子质量监管、救灾备荒种贮备等方面工作。

短评:良繁基地是宝贵资源

王澎

种业是农业的基础,制种基地是种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全国良繁基地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的建设下,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得到推广,2012年全国良种覆盖率就已经达到了96%。种子供应充足,质量逐年提升,种业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连年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良繁项目的实施,主要农作物制种基地不断优化,并逐步向最适宜制种区域集中,种子生产集中度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西北玉米西南稻”的布局。制种基地优化集中的同时,种子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制种产量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10年来,全国玉米制种单产提高了近20%、水稻与小麦“两系法”繁种和制种技术实现突破。一大批高产、高效、节能、降耗、环保的制种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随着制种基地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制种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一批有信誉、有实力、有品种、有市场的种子企业逐渐成为民族种业大舞台的主角,他们以品种带基地、以基地促发展,大力发展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形成了制种产业集群,带动民族种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制种基地是保障良种供应的基础,承载着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的重任,制种基地是集自然、经济、科技、人力等优势条件于一体的宝贵资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优势制种基地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珍贵。因此,规划好、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制种基地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