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的焦虑:“天使”与“魔鬼”之争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将十多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运用到生物新物种的培育上以来,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论就已开始,并且从未停止。2012年9月19日,法国凯恩大学塞拉利尼教授发表论文,称用转基因玉米NK603进行大鼠两年饲喂研究,引起大鼠产生肿瘤,此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广泛关注,使转基因技术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而近日方舟子与崔永元在微博上就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这一问题的争论也引来不少人的注意。官方致力于对转基因技术和作物的研究开发推广,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待考证,此外,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也有诸多担忧,而企业对转基因能够增产降低成本这一优势也抱有双重态度。各方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此纷争四起环境下,值得注意的是转基因技术已然成为发展趋势。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报告显示,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的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1.7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目前,世界上81%的大豆、81%的棉花、超过1/3的玉米以及近1/3的油菜都属于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数量最大的国家属美国无疑,其种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是转基因作物。且世界上其他国家也相继加入到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食用中来,1998年欧盟批准了转基因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种植和使用,我国自1999年开始从美国进口转基因产品,随后一些国家陆续接受转基因作物,2012年,就有西班牙、葡萄牙、捷克等5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见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的扩大。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种植的领域里得到广泛运用,其环保、降低成本、高产等优势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消费者:吃还是不吃

面对转基因食品覆盖率的逐步增加,到底是吃还不吃转基因食品,是消费者们心中困惑的问题。在超市购买大米的余阿姨对记者表示,我不懂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是什么,只要是安全的大米我都吃。

而白领张女士则明确表示自己目前是不会吃转基因食品的,除非有科学的论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是同样安全的。

大学在校生廖同学告诉记者,因为不知道吃了转基因食品会有什么后果,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安全性也并不清楚,所以自己会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此外,也有消费者明确表示会支持并积极食用转基因食品。此前举办的转基因大米自愿品尝活动,吸引了近千名网友的试吃,组织者与参与者都表示支持转基因作物,并称转基因在中国不被理解,而举办此活动就是为了传播转基因食品的科学性。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拒绝,是基于安全健康考虑的;而对转基因食品的支持则是因为了解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作物的科学性。有一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是不甚了解的,其安全性也透露出极大的未知。基于此,有关人士称,转基因食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推广还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归根结底还是安全与否的问题。以现在的技术来看,转基因食品既无法证明其危险性也无法证明其安全,仅凭专家和科学家的几句话,其信服力显然是不够的。

事实上,美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者,其种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是转基因作物,这些转基因作物大部分都是供美国居民食用。在目前为止都未发现美国国民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威胁到健康的案例。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常常是伴随着争议的,赞成的语言支持其发展,而反对的言论也激发其对科学性和安全性的研发力度。转基因作物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诸多的争论,不仅在消费者的选择上存在着分歧,科学家们中间也存有论争。

专家:安全与否之争

1994年,美国的耐贮存番茄作为首例转基因作物产品进入市场;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实现商业化种植,自此开始,转基因作物得到迅速发展。在这17年的发展历史中,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倍,其产量也是节节攀升。许多发达国家都将转基因技术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亦是纷纷跟进。

转基因技术是生物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转基因也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有优质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目的的技术。将这项技术作用于作物种植并实现商业化目的,是一场历史性的突破,然而这项技术大发展却一直伴随着各方的争议。

专家方面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同样安全。在使用转基因作物的这段时间以来,并没有发现转基因带来何危害。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特曾表示:在农业领域,在这日益恶化的环境中,这项技术让我们能够少用水或杀虫剂。而且并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害。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昉也曾表示,实践证明,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就是安全的,风险可以预防和控制。目前国内外大规模应用已超过17年,从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是30年。每年亿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数亿吨转基因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数十亿人群食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发现任何有真正科学证据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作物的进口或者研发,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一系列的实验,确定其无害才会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比如在安全性评价实验中需要把所含的转基因人为放大,进行过敏实验、模拟胃液消化吸收实验、大鼠90天喂养实验等项目,经过严格的实验和把控,至少能确定其对人体无害。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宣称并没有打消其他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质疑,在转基因发展迅速的时候,间或会听见一些机构或专家教授的反对声音。

2009年,美国环境医学研究会(AAEM)发表声明:“通过几项动物研究表明,一些严重的健康风险都与转基因食品有关”,这其中包括不孕症、免疫系统问题、加速老化、胰岛素紊乱,以及主要一些脏器和胃肠系统的变异。

2010年,由俄罗斯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AlexeiSurov博士等科学家联合实验,选择农业中广泛应用的含有不同比例转基因成分的大豆,喂养具有快速繁殖率的坎贝尔仓鼠2年,结果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有害。研究人员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将失去繁殖能力。

2012年9月,法国凯恩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论文中指出其实验室用转基因玉米NK603进行大鼠两年的饲喂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鼠产生了肿瘤。

今年6月份,黑龙江大豆协会称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由此,在国内又引来一次关于对转基因作物的广泛讨论。

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此前表示,转基因作物安全问题没有定论是完全错误的,消费者希望听到“绝对安全”的说法,但实际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作为科学家只能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的作物对健康是有害的,那这就是安全的。

对转基因作物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依然还会存在。尽管如此,但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从1996年到2011年,农业有了转基因作物后收益是982亿美元,一半得益于降低成本,另一半得益于增收了3.28亿吨产量。如果这3.28亿吨产量是普通作物,则需要1.087亿公顷土地。

转基因作物其安全性引发争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优势之处,高产,节约成本,这无疑会给生产转基因食品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那么企业对待转基因食品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企业:生不生产

在企业这方面,对于转基因作物也分为两个阵营。转基因的优势当然能吸引到一定的企业的企业家,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一直坚守在非转基因的阵地。

就拿大豆来说,大豆无疑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是大豆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一半以上的食用油均为大豆油,但随着转基因大豆的引进,转基因大豆目前已经占据我国大豆市场3/4的巨大份额,国产大豆的种植和生产面临冲击。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的生产基地,但是曾经辉煌的局面自转基因大豆的介入而开始变得暗淡。据统计,2009年黑龙江的大豆播种面积是7294万亩,而2012年的种植面积是3898万亩,短短三年,就减少了将近一半。

据了解,国外大豆的的产量目前为3000公斤每公顷,而我国国产大豆的产量仅为每公顷1600公斤,此外,二者之间的价格也存在相当差异。另外,以前黑龙家的油脂加工企业中有88家企业的日加工量都在200吨以上,年加工产能在1500吨左右,而今,其实际加工数量仅在200万吨左右,差别可以看到。

面对国外转基因大豆的种种优势,国产大豆的发展之路也变得愈加艰辛,与转基因作物的抗衡也就更显单薄。

黑龙江的大豆企业大多都是使用国产大豆,积极抵制着转基因大豆,但是一个地方的对抗显得势单力薄,而经过几年的抵抗,也终还是显露出了疲惫。目前,黑龙江有97%的相关企业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转基因的安全性与危害性还存在一定的未知,大部分人都还不是很了解,而企业在此情况下也无法完全接受转基因作物。一些相关企业也都纷纷表示,希望对转基因作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控之后再进入这个市场。

与此同时,也有企业积极进行着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毕竟转基因作物有着传统作物所无法达到的优势,其吸引力是明显存在的。参与转基因作物的企业也都抱着谨慎而严肃的态度。据报道,大北农集团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曾表示:从企业角度讲,会先做技术储备,等到时机成熟,再放出来。

值得的注意的是,当棉花遭受棉铃虫灾害的时候,是转基因将棉花从低谷中拯救了出来,其所带来的有利作用不容忽视。转基因无疑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有众多的争论,其脚步也是难以逆转的。

链接

农业为什么要搞转基因?

“转基因”是“基因工程”、“遗传工程”通俗的代名词,都是分子遗传学的名词。为了解释转基因,有人把自然杂交以及人工杂交也说成是转基因,实际上不能这么说,因为杂交是整条整条DNA的重新组合,而一条DNA由很多个基因组成。杂交可以形象地叫做“转DNA”,而不能叫做转基因。转基因只能是转一个或几个基因。

农作物杂交育种已有百年历史,让农作物产量今非昔比,但是如今已到强弩之末,很难培育出更高产、更优质、更抗虫、更抗病、更抗旱、更抗寒的品种。为什么呢?因为DNA上的基因有好的、有坏的,DNA的重新组合,就是好基因、坏基因的重新组合,然后从中选育出好的性状尽可能多的品种,但是同时一定会带有不太好的甚至坏的性状。这正是杂交育种的难度所在。据统计,100年来,全世界的育种者,平均搞100万个杂交组合才能选育出1个比较满意的品种。

杂交育种是同物种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同物种的好基因就那么多,已经了如指掌,要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就应该把别的物种的好基因转移到农作物的DNA上去。仅举两例如下。

Bt抗虫基因。棉花的棉铃虫,玉米的玉米螟,水稻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都是毁灭性的害虫,没有任何品种可以抗这些害虫,必须打药,却污染环境。昆虫共分7个目,这些害虫都属于鳞翅目昆虫(翅膀上有鳞片)。分子遗传学家把苏云金杆菌的一个基因转移到这些作物的DNA上,这些作物便可以抗虫。苏云金杆菌的英语缩写为Bt,这个基因就叫Bt基因。Bt基因可以催化合成一种蛋白质,就叫Bt蛋白。Bt蛋白可以和鳞翅目昆虫的肠道壁上特有的糖蛋白结合,导致害虫肠道穿孔而死。其他昆虫,如蝗虫,蝗虫属于直翅目(翅膀是直的),肠道壁上没有这种糖蛋白,Bt蛋白就不起作用。人和动物肠道壁上也没有这种糖蛋白,所以Bt蛋白对人和动物也无毒。

抗除草剂基因。农田里的草常常比庄稼茂盛,人工除草、机械除草效率都低,化学除草效率最高。化学除草剂草甘膦的除草原理是:喷洒杂草,被茎叶吸收,传到全株,抑制氮代谢酶,阻断氮代谢;氮代谢的终端产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必需成分,阻断氮代谢,就阻断了蛋白质合成;没有蛋白质就不能形成细胞,杂草因此而枯死。可是,草甘膦洒在作物上,作物也会枯死。但是,草甘膦是通过抑制氮代谢酶来阻断氮代谢的,如果增加作物的氮代谢酶,就不会阻断氮代谢。分子遗传学家发现大肠杆菌有一个基因,可以增加氮代谢酶,将此基因转入作物的DNA上,可使作物的氮代谢酶增加50倍,抵消了草甘膦的作用还绰绰有余。这样,喷洒草甘膦就只伤杂草,不伤作物。氮代谢酶是作物本来就有的,转基因只是使之增加了而已,所以转基因是无害的。草甘膦几乎是无毒无残留的,在作物种子中的残留量仅为亿分之一,微不足道,根本不必检测,也不设检测标准。

转基因农业方兴未艾,二十多年来,已有二十多个国家种植转基因品种,如今每年种植二十多亿亩,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以上。

社评

与其质疑转基因不如关注食品安全

近几年,转基因食品的诸多问题,犹如一只关在鸟笼里的鹦鹉,隔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去逗弄它一下,弄出各种学舌般的低技术含量言论让人闹心,诸如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种出来全送往中国;抑或欧盟严禁任何转基因食品入关……特别是前者,就跟前两年“《贞子》3D于5月12日这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地震国难日上映,而《金陵十三钗》在日本票房为零”的脑残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中国,比转基因更为可怕的有很多,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致死的结石婴儿尸骨未寒,去年又曝出美素丽儿的台资经销商在苏州非法给进口奶粉换装,加入过期奶粉的丑闻。而这一事件在2012年12月则被当时主管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的苏州市质检部门查封,并上报质检总局。而质检总局却并未将此事按照规定通报给当时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管理的工商总局,让毒奶粉继续在市面流通并热销。直至今年两会后将质检总局与工商总局的食品监管部分划入食安办后才予以曝光。然而,主犯、从犯倒是抓了,毒奶粉也被全面下架了。但当年质检总局查出如此罪大恶极的丑闻之后,为何不向工商总局通报?却始终没了下文。

即使负责生产环节监管和流通环节监管的部门终于“在一起”,今年5月仍旧曝出了“镉大米”事件。但究竟是哪些厂家生产的大米重金属超标?市场上又有多少镉大米仍在流通?相关部门公布起来却俨然挤牙膏。事实上,大米的重金属污染早已有之,且污染来源于湘江流域水土资源重金属超标的结论已比较明显。那我国还有多少土地遭受了重金属污染?无情的是,环保部却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布。但想想癌症村里等死的居民,却又感到啼笑皆非,只能用“杯具”二字诠释。

食品安全问题早已不是狼来了,而是狼吃人,且大都是人为造成的,监管制度有漏洞、缺乏透明让人雾里看花。而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吃,没有人可以被赦免。转基因食品在这些问题面前,无疑“弱爆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远比我国高,监管机制也远比我们透明。他们都能吃的东西进口到我国,除了挤垮一些中国的大豆企业,对老百姓着实有利无害。谁知道这些国产大豆是不是重金属也超标了?

当然,即使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发都持欢迎与支持的态度。但由于转基因技术是否会影响人类的遗传和进化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各国都有许许多多民间组织团体呼吁禁止将转基因食品市场化。这种组织在中国同样有。只是,正常呼吁没问题,若将其妖魔化、上升到政治高度,则有些过了。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有媒体曝出,中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与所有食品一样,可能存在漏洞。其实,转基因食品成功减少病虫害,实现增产的功效对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还是有益处的。可一旦出现监管漏洞,让大家吃了有问题的转基因食品,造成的影响恐怕比毒奶粉、镉大米更可怕。因此,在笔者看来,与其争论全世界都支持的转基因食品是否有问题,还不如关注中国已经让人情何以堪的食品安全问题本身。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后者的危害绝对更加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