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官员:中国转基因标识最严格

10月16日至18日,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多位转基因领域的权威科学家参与授课,并与媒体记者共同研讨转基因相关常识、热点问题。同期举行的还有“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联合主办,来自美国、英国、巴西、比利时、南非、中国等10个国家的18名全球生物技术研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的共识文件,共识再次确认“转基因方法对人和动物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并建议中国政府抓住机遇,推进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生产应用。

在研修班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作了“转基因事实澄清”的演讲,他针对舆论中广泛传播的12个流言进行了澄清和解答,其中包括“转基因影响生育能力”“虫子吃了会死,人吃了会没事吗”这样的常见问题。吴孔明长期从事转基因棉花环境监测和研究,针对记者提出的转基因作物田间管理的问题,他表示,“我们的抗虫棉从1997年开始商业化种植,现在对棉铃虫控制的效果没有降低,本身就证明了对于可能存在的这些风险的管理,从科学层面、法律层面上都是成功的,有了抗虫棉的成功经验,将来再种其他的抗虫作物,我们认为将风险管理好,应该说把握更大。”

作为主管部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作了“转基因基础知识、安全管理与食品安全性部分”的演讲。从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到我国的转基因监管政策和法规,以及我国转基因的发展战略,寇建平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解读。寇建平特别强调,国际上关于转基因是有有权威结论的,认为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的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对于公众关心的转基因标识问题,寇建平表示,中国的标识是最严格的,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采取了定性标识,而其它国家均采取定量标识,即为转基因成分设定一个阈值,比如号称最严的欧盟,转基因成分超过0.9%才标识;对于中国当初采取定性标识,其原因是“在2001年相关法规出台时,当时中国能做定量标识的检测机构只有一家,要测产品里面含不含有转基因成分是比较简单的,但测具体含多少是比较难的。”

转基因“争议”中涉及很多科学原理、科学思维的问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以“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基础”为题进行了演讲。姜韬表示,对于转基因问题,不应该听“隔行科学家”的观点,而应该听主流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意见。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科学共同体是有共识的,不存在争议。

那么,有人会问“今天说转基因安全,假如明天科学发展了,会不会发现转基因的不安全呢?”姜韬解释说,科学中的革命从来不是对老学说的断然否定和抛弃,一定是继承的发展,科学进步一定是在实证基础上调整人类自身,而不是调整实验结果。因此,今天关于转基因安全的那些实验,绝不会因为我们对事物认识提高而被否定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杨晓光研究员也参加了研修班的讨论。朱祯表示,在转基因领域,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国,也是研发强国,从基因研究到转基因技术,到新品种培育,中国都做得不错,但是没有形成产业。杨晓光认为,中国目前实行的定性标识,“从科学上来讲是有些不科学的”,因为现在的监测水平甚至可以到亿万分之一,如果有一个东西的污染,就说它不行了,这并不合理,因此,将定性标识修改为定量标识是一个发展趋势。

同期举行的“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 上,与会科学家围绕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与趋势”、“各国发展状况”和“生物安全管理及争议话题”3个主题作了报告。 17日下午,主办方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与会科学家发表了共识文件,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共识表示,全球食用过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达数十亿,其中数亿人已大量食用超过10年。转基因作物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食物安全性、并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家们在报告中回应了有关转基因议题的争议。目前所有的争议都不是基于科学评价和理性的。无谓的争论已经阻碍了如黄金大米、Bt抗虫水稻、Bt茄子等一些已成熟的转基因产品产业化造福于民,他们对此深表遗憾。

共识认为,世界人口已经快速增长至72亿,且正在以每4天净增100万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还有10亿人营养不良,1亿人濒临饿死。空谈某类食物的生物安全性没有意义,我们应该集中精力采用所有可以应用的包括转基因在内的新技术,发展可持续的、高产的农业。针对中国当前的现状,共识特别建议中国政府抓住机遇,尽快制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产业化日程,推进生产应用。

10月18日,与会的媒体记者参加了中国种子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该中心于2011年7月投入使用,经过3年多的研发,使得中种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参与玉米和水稻育种两个学校群建设的种业企业。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国在转基因研发领域有着相当的技术储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如果放开产业化,是能够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的,公众应该对中国自己转基因技术有信心。

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由农业部科教司支持,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主办,北京科技报社和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播中心承办,本次研修班的目的是传播转基因科学声音,促进媒体客观、理性报道转基因问题,增进科学家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