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议中国尽快制定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日程

一年前,中科院院士张启发直言,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一年后,两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已到期,张启发昨天表示,正在努力争取证书延期。当天,由中美两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转基因研讨会发出倡议,建议中国政府尽快制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产业化日程,推进生产应用。

农业部称转基因要考虑公众接受程度

2009年,张启发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两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今年6月9日,这两张证书已按规定进行续申请。能否申请下来,什么时候会有结果?张启发昨天表示“还在努力”,这次提交了5年来一些新进展的材料,但安全性方面没有实质性变化。从安全证书获批到上市销售,转基因水稻还需迈过三道关:品种审定、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即使批准了,我拿着一张纸,有什么用?”张启发坦言,转基因水稻5年来无法上市的问题都还在,对此他理解不了。

对于安全证书续申请的标准,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表示,只要有效期内没有发现其他安全性问题,就应该发放安全证书,但不会单独就续申请开会,而是和其他申请一块儿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农业部批准,进度要看总体审批进展。

寇建平还主动回应“农业部不作为,特别是水稻产业化推进比较慢”的质疑,表示作为政府,对转基因品种能不能推广要进行综合评价,除安全证书这个前提条件外,还要看产业化以后对粮食安全、种业安全,对经济、国际贸易的影响,考虑知识产权问题,以及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这些问题都理清楚,做好前期准备,方可推进产业化。

许智宏认为转基因产品定量标识更合理

昨天,来自10个国家的18名生物技术专家在两天的闭门会议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发布“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共识。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许智宏宣读了这份共识,提到中国去年种植42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位居世界第六,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花和抗病毒木瓜。

有关转基因争议,共识认为“目前所有争议都不是基于科学评价和理性,无谓的争论已经阻碍如黄金大米、B t抗虫水稻、Bt茄子等一些已成熟的转基因产品产业化造福于民,对此深表遗憾”。共识还指出,政府的犹豫会带来困惑和混乱,丧失转基因产业化的良机,建议中国政府抓住机遇,尽快制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产业化日程,推进生产应用。

许智宏指出,当前国内关于转基因的广泛争议,导致政府决策有时不能基于科学评价,而考虑政治因素,这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很失望。他引用媒体比喻,转基因水稻迟迟无法产业化,就好比是科学家发明了一辆很好的汽车,却不知道怎么上高速公路。“张启发都等了超过10年了,科研生命有限,他们还有几个10年?”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国转基因产品标识问题,中国采取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方法,只要含有一点点转基因成分就要标识,而美国是自愿标识,日本、欧盟等都规定了“上限”。许智宏认为,中国的规定虽然最严格,但很难做到,而且监管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定量标识更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