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成为全国玉米主导品种
发表日期:2014-10-18 02:19AM 阅览次数:
——编者
秋收前夕,“玉米团长”赵久然又一次来到内蒙古通辽市,实地考察他们选育的新品种“京科968”的收获情况。
尽管今年通辽大旱,但“京科968”依然表现不俗:平均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远超其它品种。
让赵久然倍感高兴的,还有“京科968”的推广速度:从2012年至今,“京科968”在全国的推广面积迅速增加到1000万亩;光是通辽市,3年间种植面积就从几十万亩上升到400多万亩。
要知道,玉米是目前全球种业公司争夺的焦点品种,在市场开放、国内外玉米种子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京科968”的推广速度堪称一枝独秀。
“京科968”为啥这么火?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品种好——
“玉米团长”选育的新科状元,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
赵久然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玉米团长”是他给自己微博取的名字。
20多年来,赵久然带领团队成功选育出60多个玉米新品种,“京科968”是其中的“新科状元”。
据赵久然介绍,“京科968”具备“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五大特点。在东北和华北区的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它的增产幅度达到10%,而且能有效抵抗多种玉米病虫害。同时,“京科968”玉米淀粉含量超过75%,达到一级高淀粉玉米标准;蛋白含量10.54%,达到一级饲料玉米标准;容重767克/升,超过国家一级标准。
此外,“京科968”的种子质量也“超高”。
据赵久然介绍,为了实现“出高端精品种子、满足精量单粒播种”的要求,他们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生产“京科968”种子,发芽率控制在95%以上,而纯度和净度则在99%以上,不仅超过国家一级标准,甚至超过了一些国际种业巨头的标准。
“京科968”的种植也不用太费劲。赵久然告诉记者,秘诀就是两条,一是适当早播,二是合理密植,单粒精量播种,以每亩播种4000到4200粒为佳。
机制新——
成立“1+5”玉米新品种联合体,玉米中心牵头提供技术,5家企业“借船出海”
多年的经验告诉赵久然,光有好品种还不行,如何快速推广、把种子种到农民地里才是关键。与国外的种业巨头相比,目前我国的玉米科研育种水平并不低,差就差在后期的制种、推广、营销上。先玉335进入我国以后,依靠先进的企业化营销手段,种植面积10年间增加了80多倍,到2011年约为5000万亩,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1/10左右。
“如果单靠北京农科院自己的种业公司推广,能力远远不够。”赵久然说。
经过研究考察,北京农科院领导和赵久然最终决定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由玉米中心技术牵头,与5家国内着名种子企业合作,成立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共同推广“京科968”。
2012年2月,“1+5”玉米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其中的“1”,就是牵头单位玉米中心;另外的“5”,除了中种集团、山西屯玉,还包括北京德农、山东登海和河南现代种业等3家种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授权这5家企业使用、开发和推广经营“京科968”,后者一次性付给前者2000万元品种使用费。
赵久然清楚,玉米中心虽然在选育新品种上实力很强,但制种和销售是短板。“如果由我们自己去组织量大面广的种子生产和商业化销售,无异于舍本逐末。”
企业的优势在组织生产、开展营销,劣势是研发能力不足,“借船出海”是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因此,对双方而言,“1+5”的合作模式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共赢之选。
“5家企业联合推广,一可互补渠道不足,形成渠道优势;二可凝聚传播合力,形成宣传优势;三可拓展生产基地,形成制种优势。大家的目标是共同把这个品种推得面积更大,让更多的农民增产增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云鹏说。
推广快——
农民尝到了甜头:今年虽然大旱,但玉米棒子一点秃尖也没有,仍然高产
两年来,玉米中心给5家企业提供高质量原种,为种子产业化开发和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后续服务,5家企业则放手组织生产,开展营销。
“我不是开观摩会,就是在去观摩会的路上。”侯云鹏笑着告诉记者,农民们最信的是“眼见为实”,所以在田间地头开观摩会、让农民亲眼看、亲手摸,是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最近我们屯玉在通辽开了5场千人观摩会,每次到场的都在2000人以上,农民趴在汽车盖上就争先恐后地填订单了。”
种子企业忙得不亦乐乎,赵久然他们也没有当甩手掌柜。利用原种在大田制种,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玉米研究中心针对“京科968”的制种技术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并对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
为了能够保证制种亲本的高纯度、防止种子退化,更好地发挥品种特性,玉米中心还在制种过程中采用了雄性不育化制种等新技术。
“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不仅能更好地保障种子的纯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去雄的成本。”赵久然说,在甘肃张掖,这两年一个人工每天至少要付100元。玉米制种需要多次去雄,每亩地至少2个人工,换言之,采用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后,能够使每亩制种成本下降200元。
每年的玉米开花授粉季节,赵久然和同事们都会赶到张掖等玉米制种基地,手把手地给企业员工传授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
“我们和企业合作,首先考虑的还真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想着怎么才能让新品种种到农民地里,为他们增产增收。”赵久然说,“企业制种的成本下来了,自然干劲会更大。”
在玉米中心和种子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京科968”很快“打开了局面”。通辽开鲁县开鲁镇明仁村的种粮大户王锐利2000年开始承包200亩耕地种玉米,一直种的是另外一个品种。2013年,他先小面积试种了10亩“京科968”,结果亩产2000多斤。今年春天,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换成了“京科968”。“今年虽然大旱,但棒子一点秃尖也没有,我估计每亩打个2000斤没问题。”
“不仅是产量表现好,在综合抗性上也非常突出。”通辽市老科协理事、高级农艺师李福林说,在今年这样的大旱年份,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周围好多其他品种都旱死秧了,“京科968”仍然达到高产指标。
通辽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8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之前这里的品种以‘郑单958’为主,最近3年‘京科968’种植面积增加很快,今年是400多万亩,估计明年要翻番。”通辽市副市长贺海东说。
“1+5”玉米新品种联合体也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育繁推一体化是我国种业的发展方向,玉米新品种联合体就是一种很好的实现形式,研究所和企业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而且是‘1+5’>6。”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吴晓玲认为,今后玉米中心和5家企业可以在深度合作上下功夫,做强做大。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