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七百亿欧元项目预算

欧洲的科学家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欧盟领导人上个月通过了“地平线2020(Horizon2020)”的项目预算和项目条例。

2011年11月30日,欧洲委员会研究专员MáireGeoghegan-Quinn首次提出“地平线2020”项目,计划在2014-2020年投入800亿欧元,整体提高欧盟的科研与创新水平。

但时隔19个月之后,欧洲委员会才最终给出702亿欧元的预算经费。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百般刁难险过关

19个月的漫长等待,代表着“地平线2020”的起起落落。

最初,欧洲委员会提供的项目预算为800亿欧元,比上一阶段的7年“第七框架计划(FP7,该计划将于今年结束)”高出了60%。其中欧洲研究委员会的经费资助每年增长6%,支持顶尖研究人员的基础研究。

但是,欧盟的任何决定都由欧洲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三方共同决定。因此,欧洲委员会孤掌难鸣,项目预算遭到了各方的百般刁难。

欧洲议会中,某些成员对于科研项目表现出一贯的慷慨,提出项目预算应提升到1000亿欧元。

这厢准备慷慨解囊时,欧盟27个成员国却要求欧盟勒紧裤腰带,与各国同甘共苦。

800亿欧元尚且嫌多,1000亿欧元更是痴人说梦。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HelgaNowotny甚至听说,科研经费可能会砍掉一半。

各国中,英国首相DavidCameron坚决表示,将否决任何高于当前水平的整体预算。以德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则要求在委员会提议的基础上稍加缩减。而12个新欧盟成员国则与欧洲议会达成统一战线,要求在当前经费支出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资金支持,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有些强烈要求削减预算的国家并不支持削减研究经费,甚至反而要求提高研究经费。瑞典就支持在整体预算上削减1500亿欧元,但希望欧盟能够提升研究与创新的经费。

“削减预算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改良它。”瑞典企业联合会企业成员DanielWennick表示。瑞典与法国大唱反调,认为欧盟应该削减过于大方的农业资助。

削减科研经费的消息一出,立即遭到了欧洲科学家和支持者的抗议。来自欧洲的44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6位菲尔兹奖得主联名上书,要求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全球超过13万研究人员在网上签署了这一请愿书。

这些科学家质问,政府应该思考“在欧洲的未来中科学应该是什么地位”。并告诫政府,如果大幅削减研究经费,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欧洲最需要的时候失去一代天才科学家”。

几大研究机构和政治家也表示声援。“即便在困难时期,欧洲也可以凭借研究与发展获得新的力量来源。”德国研究与教育部长AnnetteSchavan个人非常拥护这一事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个月,主要谈判成员终于达成了两大协议:一个是欧盟2014-2020年的预算上限,2014-2020年“地平线2020”经费投入将达702亿欧元,相较于上一个7年的“第七框架计划”提高了23.4%;另一个是“地平线2020”的结构和内容。议会和成员国预计会在接下来几个月就这几项正式达成协议。

总体来说,科学领域的经费还需在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整体支出的削减额度将达到3.4%,农业和区域发展在此次削减中受到的冲击最大。研究组织仍然还在积极为“地平线2020”项目进行游说,争取更多的经费。他们指出,欧洲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创新来帮助经济走出低谷。

明年科学界可能会青黄不接。因为今年“第七框架”的支出高达110亿欧元,但明年“地平线2020”续接上来之后,就算项目全面铺开,支出也只能达到88亿欧元。

“资金有些紧张,这也是形势所逼。”欧洲技术与研究组织协会前秘书长ChrisHull也很无奈,但是这一预算仍然还是非常慷慨的,可以为整个欧洲大陆的研发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导。

资金分配起纠葛

702亿欧元眼见就要拿到手,但如何分配又成了摆在欧盟眼前的一大难题。“地平线2020”为自己制定了做卓越的科学、发展产业领导力以及应对社会挑战三大战略目标,并按照这三项分配资金。

在“卓越科学”中,32%的经费将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其中逐渐壮大的欧洲研究委员会将17%(120亿欧元)的预算用于精英研究基金,较第七框架15%的(75亿欧元)比例有所上升。

其次,该项目22%的经费将用于支持欧洲的产业界,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纳米、生物及空间技术。其中一个机制是在制药和航空领域促进公共和私营的伙伴关系。欧盟同时会帮助公司提供种子基金,以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大笔资金。

第三部分将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七大挑战提供研发资金,包括气候变化和食品安全。

目前,该项目融合了已有的三大项目:为研究和框架而设立的“框架计划”、“欧洲创新与科技研究院(EuropeanInstituteofInnovationandTechnology)”以及鼓励商业创新的“竞争力与创新研究架构计划”。

其中,质疑声颇大的欧洲创新与科技研究院将会得到25亿欧元的资助。而2008-2013年,该研究院的预算才是现在的12.36%(约3.09亿欧元)。

为什么欧洲委员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该研究院倾囊相授呢?

因为它是欧洲委员会主席JoséManuelBarroso的得意之作,他的初衷是将该研究院打造成麻省理工一般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孵化所。但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饱受诟病。

反对者指出,要想提高欧洲的竞争力,与其建立一个新的机构,还不如直接借助现有的大学。也有人觉得这一机构结构分散,缺乏专用基金。

该研究院在布达佩斯的管理层将研究人员分为数个知识创新体(KnowledgeandInnovationCommunities,简称KIC)。现有的已包括可持续能源、气候变化、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新一轮资金可以再支持六个新的知识创新体。

教育专员AndroullaVassiliou曾表示,知识创新体希望能够培养出25000生以及1万名博士生。

“地平线2020”注入的资金可能会拯救这个年轻的“虚拟”机构。欧洲科学游说团体成员PeterTindemans曾表示出对欧洲创新与科技研究院的质疑,“迄今为止,这一研究院在我眼里注定要失败”,因为欧盟本来计划为其提供25%的资金,其他资金依靠公司合作伙伴的支持。

“但实际上没有公司会投资,因为这份来自欧洲的回报太少。”Tindemans表示,新的资金意味着他们必须全面改变策略,重心从当前的协作和教育转移向研究,将对知识创新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研究院必须要成功。”欧洲大学联合会JohnSmith虽然对研究院持批判态度,但他非常希望这个研究院可以战胜挑战,“因为很多大学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科研人员眼中的“肥肉”

面临欧洲各国的经济不景气,科研人员想要从本国政府拿到资金可谓是难上加难。大家纷纷盯上了“地平线2020”的这块肥肉。

欧洲资助机构联盟“科学欧洲(ScienceEurope)”负责人AmandaCrowfoot预测,“地平线2020”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于明年可能会出现一大批申请者。

与之前的项目相比,“研究人员将会更加努力地争取‘地平线2020’的资金”。芬兰科学院研究副主席及欧洲科学基金会前负责人MarjaMakarow表示,“政府已经开始向我们施压,让研究人员必须去争取欧盟的资金。”

但委员会则表示欢迎申请者的猛烈攻势。某发言人称,“更多的申请者意味着这个项目很吸引人”,而且更激烈的竞争将会提高研究质量。但是欧盟所提供的资金只是欧洲在研发上花费的一小部分资金,无法弥补国家削减的预算。

欧洲在2014年研发预算的下降也会让竞争更加白热化。Nowotny指出,欧洲研究委员会将会减少明年的项目,而且将会更加倾向于青年研究人员。他们会优先考虑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拨款,将在年底受理资深科学家的资金申请。

欧洲委员会将“地平线2020”作为对过去的突破,将注重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在项目选择上,将更加注重研究项目的相关性与社会影响。

“我们的钱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资金里,需要平衡长期的思辨研究,以及具有短期需求,比如可以解决老年痴呆症或气候变化的研究。”Hull表示。

但这也不意味着科学家就应该守株待兔。在委员会讨论出如何将“社会挑战”转化到科学家可以申请的拨款之前,“整个研究界的参与是很重要的,需要研究人员的力量来影响和塑造整个项目。”Crowfoot表示。

“地平线2020”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不仅是由于巨额的资金,它的目标是将欧洲基金的官僚主义简单化。欧洲的研究人员早就已经受够了欧盟繁重的文书工作、工作时间记录表和审计,因此“地平线2020”无疑为他们带来了一丝曙光。

Geoghegan-Quinn曾宣誓,“地平线2020”将会摆脱当前欧盟研究项目中所有拜占庭式的申请流程以及繁琐的微观管理。

“我们希望科学家和创新者能够把更多时间花在实验和工作坊上,而不是在填表格上浪费时间。”Geoghegan-Quinn在布鲁塞尔的新闻简报会上说。

委员会表示,“地平线2020”将会削减繁琐的程序,将申请流程的长度从现在的平均350天减少到250天,简化间接成本的报销程序,并针对研究和产业化研发提供两种不同的报销额度。

迄今为止,“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建立良好的结构。现在更大的问题摆在眼前:我们如何进一步实施?”Nowotny对“地平线2020”的未来表示出一丝担忧。(原标题《欧洲科研经费纠葛1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