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粉”拉出了一个美丽种子梦

九月的天,阴晴相间,不时还有阵雨。幸好这两天中午出太阳,浦东新区老港镇600亩地水稻田正最后冲刺——3辆纽芬兰中型拖拉机在田里齐头并进,抓紧“拉粉”。水稻田分常规和杂交两种,常规水稻公母同株自花授粉,杂交水稻需异花授粉。9月14日中午,田头一位老农指着一排水稻告诉记者,当中8排矮的是母稻,旁边两排高的是公稻。所谓“拉粉”,就是等水稻开花后,用竹竿把公稻上的花粉拉过去扬起来给母稻授粉,可这办法速度慢人也吃力。没想到,一个门外汉的新发明改变了这一做法。他叫张永祥,他的发明是拖拉机拉粉。今年53岁的他,因此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机械拉粉的首创者。

从老板到农民

张永祥是浦东人,曾是村里的调解干部,后来开了五金厂,手巧,脑筋也活络,虽然出生在农村,却没真正下过地。那时五金厂开得红红火火,他突然决定转行做农民生产粮种。许多人看不懂,人家发了财都去做老板,他咋会想去做农民?

说起来,就是这人了不起的地方了——

种田的,想的都是一茬或一年的收成。可早在1998年,伊丽莎白、西莫洛托甜瓜风行沪上,农民卖了好价钱,市民吃得津津有味时,在浦东承包136亩地种西甜瓜的张永祥却陷入了沉思:2元钱一粒的种子,一年种一次,每年都要买,受制于人哪!由甜瓜想到了稻米,这一行好像还没被人控制,可以做。于是,张永祥开始了长达12年的制种生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田园牧歌式的浪漫。真正的农民很辛苦,张永祥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凌晨两三点就要下地,天蒙蒙亮出门更是家常便饭。孤零零一人到田头蹲着观察,植物和人一样,是有习性的,要观察植物生长的细微变化需要的耐心难以想象。9月申城史上罕见持续高温,中午也要?望守候。“拉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事。根据气温、水稻生长期、稻谷感光和感温特性,水稻开花时间有先有后,关键时刻,要有人天天守在田边观察,20天开花期内必须完成杂交授粉。

“拉粉”过后,还要拔去公稻和母稻中的“不育株”,以及那些长势不好的稻株。

9月14日,在浦东老港田头,张永祥告诉记者:再过两三天,今年的“拉粉”就将结束。紧接着,这个看上去有点木讷的农民,说出了一句让人吃惊的豪言壮语:“谁控制了石油就是控制了货币,谁控制了粮食就是控制了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而粮食的命脉是种子,不能握在外国人手里。走过12年粮种生产之路,张永祥心中目标明确:让自己的稻种撒遍中国的土地。

想偷懒动脑筋

光有热情不行,还要有技术。作为合作社和种植业公司的“掌门人”,张永祥刚开始“拉粉”时累得不行,于是动起了偷懒的脑筋:先是在摩托车后面挂绳子,想拉着稻花起“蓬头”,可密密的水稻阻力太大,结果车拉不动,人倒跌出去了。接着,他花100元借客货两用车来拉,结果动力不行。最后,他想到了大马力拖拉机,终于成功。起初被农业专家教授听说后斥之为“瞎搞”,因为水稻太嫩会受伤。可人家制种亩产100公斤,张永祥的试验田亩产150至175公斤,专家来了一看,服了。2000年起,机械“拉粉”开始引起全国各地注意。

9月14日中午,记者实地观看了一场“拉粉“表演:上海弘晖种植业公司的3辆纽芬兰中型拖拉机,在稻田两边和中央一字排开匀速前进,后面挂着一根长长的尼龙软绳一路缓缓掠过,稻浪起伏处扬起阵阵粉末……到了终点,拖拉机停下来,等待下一次水稻开花。大约20分钟后,稻花再次绽放,拖拉机再往回开,如此来回反复4次,当天的“拉粉”才算完成。水稻盛花期一般有5天,每年“拉粉“约持续15天左右。今年“拉粉”,张永祥总共动用了25台拖拉机。

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青壮年农民几乎无处可觅,机械化势在必行。除了机械“拉粉”,张永祥还先后发明了“水稻割叶机”和“水稻授粉机”,并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借助机械化,他的杂交水稻产量提高了30%。同样一亩地,他的制种成本是1500元,比别人低25%。

有梦想有奔头

据不完全统计,有70多家外资种业公司现已进入中国,包括大豆、玉米和部分蔬菜、粮食类种子已在外资“控制”之下。而水稻,也有被“曲线控制”的隐忧,张永祥对此非常清楚,也非常担忧。所以,他的努力也是非常的。

一个粮食新品种的诞生包括三个阶段,育种、繁种和推广。目前,张永祥和上海交大农学院、浙江农科院、浙江农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他的制种技术得到业内高度认可。他的手中,现有20只水稻新品种,其中“上海花优14”“秋优金丰”是本市常见杂交水稻品种,外省市用他的籼稻、粳稻种子有10只。如今,他的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推广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和10万亩,每年可为周边省市提供水稻良种几十万斤。

2008年,他成为农业部表彰的全国种粮大户。现在,浦东新区所有常规稻和杂交稻种子都由他提供,沪郊杂交水稻种子六成出自他手,他因此被称为“种子大王”。

张永祥说:我很幸运,作为一个种田的农民,也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他的12年奋斗历程,得到了老港镇、浦东新区和市领导的关心呵护。

记者在“弘晖”看到,一座占地2200米的烘干加工处理车间正在兴建,明年竣工后能储存粮种2200吨。一般种子保存时间很短,但经烘干和保温保湿技术处理,将可储存3年。

问张永祥有啥心愿,他说,杂交水稻每年都要育种、繁种,他希望能找到一块相对集中的制种基地,可减少来回奔波,也可保持制种稳定性。杂交水稻的优良品质只能保持一代,以后就会大幅退化。他虽有1万多亩土地,其中4000亩制种,但大多跨区甚至在外地,太分散了,不利于种子繁育。此外,他还希望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申请更多的专利,进一步扩大良种市场覆盖面,把粮食生产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陈意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