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陕单609连续3年亩产超过1400公斤


2014年定边高产田验收


2014年亩产达到1420.0公斤


陕单609大田照片

由我校薛吉全教授团队选育的陕单609玉米品种,在陕西榆林定边县实施的5亩高产攻关田,10月7日经过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现场实产验收,亩产达到1420.0公斤。由此,该品种实现了连续3年在同一地块小面积亩产超过1400公斤的高产典型。

陕单609玉米品种于2008年选育而成,2009年至2011年分别参加陕西省夏玉米、春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2012年分别通过了陕西省夏玉米、春玉米种植区的审定。为了挖掘陕单609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2011年以来,我校与榆林市农科院、榆林市农技中心和定边县农技中心积极合作,在定边县建立陕单609玉米品种高产攻关田,实施配套双株宽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依据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验收方法,经过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和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田间现场实产验收与评价,2012-2014年亩产分别达到1402.2、1409.2、1420.0公斤,实现了连续3年在同一地块小面积亩产超过1400公斤的高产典型,为我国玉米树立了典型样板。

专家组通过田间测产评价认为,陕单609玉米品种具有综合性状优良、耐密植、抗病、品质优,弥补了目前大面积种植玉米品种籽粒品质差、难以适应机械化收获和抗病性差的缺陷,具有丰产、稳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在陕北、渭北春玉米和关中夏玉米种植区,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势,已成为陕北、渭北春玉米种植的主栽品种,陕西省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主推品种。

玉米育种一直是我校的优势学科,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先后育成武105、武109等武字号和K14 、K12和K22等K字号自交系10多个,培育陕单9号、陕单902、陕单911和陕单8806等陕单号玉米杂交种20多个,这些自交系与杂交种为陕西乃至全国玉米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自1999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部省级各类研究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励9项。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相继建立了杨凌玉米育种基地和海南三亚玉米育种基地,组建了陕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陕西杨凌分中心、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以及陕西省玉米育种协作组和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针对目前玉米品种生产潜力低、抗逆性差、难以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现状,把耐密植、抗逆、高产高效、适应机械化作为育种目标,坚持大规模、多地点和持续性的育种思路,开展了玉米优异种质多点联合改良和新组合多环境测试,构建了陕群A、陕群B两个育种群体,与有关单位在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和四川等6个省区25个地点进行了6轮多点联合改良,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玉米种质联合改良的新途径。选育的KA、KB系列玉米自交系,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好、配合力高、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特点。在玉米材料创制、方法创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我校玉米育种的有序发展。


张琳 终审:杨耀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