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之时勿忘昔日饥饿,请爱惜粮食
厦门是缺粮地区,历史上曾险些发生粮食危机。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可以依靠市场来解决吃饭问题,但还应未雨绸缪,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问题。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2000年的“世界粮食日”中国庆祝大会在厦门会展中心隆重举办,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出席并宣读贺词。这对厦门来说,是值得回忆的。当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免于饥饿的千年”,然而,14年过去了,世界粮食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粮食被列为国计民生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资源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因此长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厦门是缺粮地区,曾险发粮食危机。1959年2月,市区米谷库存量仅够维持供应一个月。市粮食局紧急派出五个调粮组到龙岩、华安、长泰等地筹集到1095万公斤稻谷。5月,市委、市政府又从机关抽调两千多人奔赴长泰山区,将一担担米谷从山沟沟里挑出来,运往厦门,缓解了将要发生的粮食危机。
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农业承包责任制和杂交水稻的推广,我国才基本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某些年份甚至供过于求。厦门市于1993年全面放开粮价,终结了长达近40年的粮食计划经济。尽管我们已经可以依靠市场来解决吃饭问题,但还应未雨绸缪,以应对无法预知的粮食危机。
作为消费者,虽然我们无法左右粮食形势,但个人的粮食消费行为还是应该重视的。就目前而言,随意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在家庭、在食堂、在餐馆,糟蹋粮食的行为触目惊心,不在少数。浪费者总以为,我花钱买的粮食,我爱怎么着谁也管不着。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粮食还很“贱”,与农民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不成正比。糟蹋粮食就是糟蹋农民的劳动,这应该成为社会共识。我们倡导 “爱惜粮食,节约用粮”的社会风尚,其实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爱惜粮食”还不仅仅是个美德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思前想后,未雨绸缪。过去粮食紧张时期的窘境,令很多过来人记忆犹新。目前就我国而言,粮食问题虽没近忧,却有远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耕地减少和撂荒,青壮年农民弃农进城,加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都威胁着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要是我们平日养成随意浪费粮食的习惯,一旦粮食吃紧,可能就难以承受。
浪费粮食绝非小事,一点一滴,加起来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所以朋友,当你要随意扔掉粮食的时候,请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