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目前,全省玉米收获进入后期,水稻、大豆收获进入收尾阶段。据省农委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0月9日,全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5650.2万亩,占总收获面积的72%。其中玉米4040.3万亩,占总收获面积的60%。水稻1015万亩,占总收获面积的86%。杂粮杂豆收获已经结束。全省粮食作物已收获面积较去年同期多425.2万亩。从总体上分析看,增产因素基本可以弥补干旱造成的影响,全省粮食生产要好于常年,略低于或接近去年,仍然是一个丰收年。
抗旱工作力度大成效
入汛之后,根据气象预测,省政府就立足抗灾夺丰收,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应对可能发生的伏旱,具体安排抗旱措施,及早进行物质准备。7月下旬开始,全省降水偏少,部分地方旱象初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启动采取措施,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工作。通过及时采取综合抗旱措施,使旱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除,未发展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旱区,受旱地块分布散碎,且多为沙坨地、岗地和山坡地,干旱对粮食生产总体影响不大。
及时组织浇灌。动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利用充足的水源、水利设施和抗旱工具进行浇灌。截止8月20日,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3亿元,动用抗旱水源井8.1万眼、泵站327处、机动抗旱设备2.1万台套、机动运水车4.3万辆,抗旱用电2182万度,抗旱用油2.8万吨,全省累计浇灌面积808.3万亩,有效缓解干旱对作物的危害,遏制了旱情发展。
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实施人工增雨。提早部署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8月1日以来,共对4场适宜天气过程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进行飞机增雨作业26架次,飞行60小时;发射火箭弹2330枚、高炮炮弹4332发。累计增加降水30亿立方米。特别是8月14日至17日的人工增雨降水过程,基本覆盖全省,在关键时刻使绝大部分受旱地块旱情得到解除或有效缓解,全省于8月18日基本解除旱情。根据8月20日省水利厅监测,全省102个墒情监测点,有90个点4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适宜状态。8月24日至26日、9月2日至5日,全省又实施两次大范围人工增雨降水,为后期农作物正常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抗旱夺丰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加大田间管理力度。旱区各级政府组织广大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加强受旱玉米地块田间管理。采取割除玉米无效株、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艺措施,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增产因素比较多基础好
播种以来至干旱发生前,全省总体上风调雨顺,作物长势好于历年和去年,增产因素比较多,为夺取全省粮食丰收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春耕播种在适宜期,主要粮食作物长势好。全省95%的玉米播在5月3日前,5月6日播种基本结束。水稻于5月31日完成插秧,结束时间比常年提前5-7天,真正实现了不插6月秧的目标。由于大部分地块土壤底墒比较好,局部缺墒地块都进行了坐水种,加之中部地区于5月4日前后、西部地区于5月10日前后分别下了透雨,全省实现了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齐苗,玉米平均保苗率达到93%。5月下旬至7月中旬,全省温光水分条件有利,作物生长发育良好。7月10日丰欠定位观测,玉米、大豆和水稻各项生育指标均好于常年和去年,玉米发育进程比常年提前3至5天。
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和密度增加。今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21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玉米5941.5万亩,增加43.5万亩。玉米增加的面积替代作物主要为水稻、大豆。同时,中西部玉米密度增加,根据农业部门调查,今年四平地区玉米平均公顷保苗达5.7万株,比去年增加2.7%;西部白城地区玉米平均公顷保苗达5.4万株,比去年增加2.0%。长春地区、松原地区玉米种植密度也有一定增加。中西部玉米种植密度平均可比去年增加1.5%以上。
水稻获得大丰收。由于今年插秧后气温高,水稻缓苗快、分蘖率较高,低节位分蘖多。有的地块每平方米穗数高达550穗以上,远高于常年水平。同时灌浆期日照充足,气候条件比较适合水稻灌浆、提高粒重。水稻获得了大丰收。
病虫害及洪涝、风雹灾害危害程度轻于去年和常年。今年,全省重点强化玉米螟、稻瘟病、粘虫、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做到早预报、早防控。同时,继续加大统防统治力度,省政府拿出1.06亿元用于玉米螟、农田鼠害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在榆树市、德惠市开展了100万亩次的水稻稻瘟病飞机航化作业试点。今年各类病虫害特别是水稻稻瘟病和玉米螟的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明显轻于常年和去年,全省各种病虫害发生总面积比去年少56.4%。同时,洪涝、风雹灾害小。今年全省农作物因洪涝、风雹等受灾面积100.22万亩,比去年少569.78万亩。
重大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继续增加。省政府进一步支持重大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补助资金由去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亿元,全省重大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继续扩大,测土施肥粮食作物全覆盖,生物防螟常发区基本覆盖,种子等离子处理900万亩,比去年新增100万亩;以应用集成配套增产技术为核心的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达到625个,面积627万亩;以高光效栽培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钵盘育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温度、光照、霜期等总体气象条有利农作物生长发育。温度、积温高于常年。5月1日至9月15日,全省平均气温为19.5℃,比常年同期高0.2℃。日照多于常年和去年,灌浆期日照充足。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015.5小时,比常年同期多13.4小时,比去年同期多50.3小时。温光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根据省气象局预报,2014年9月17日到9月30日全省平均降水比常年同期略少,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温度和水分基本能够满足农作物要求。全省初霜时间正常,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完全成熟。(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