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新华网青岛10月13日电(记者张旭东)第三届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13日在青岛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共有55个国家的300余名科学家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本次会议为期3天,主题为“变化的海洋与海洋中的生命”。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与会专家将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生物观测、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生物多样性等科学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表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撑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而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反映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当前,海洋生态灾害的频繁发生、海洋生物资源的衰退等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皆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动密切相关。”孙松说,“我们不仅要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更要关注种类的改变、功能类群的变化,例如许多海域饵料生物被水母等胶质类生物所取代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等问题,海洋生态系统是否会因此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对人类的服务功能,这些科学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马克·卡斯特罗根据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格局与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他指出,地球上约有200万物种,其中30万种是海洋生物,占地球物种总数的15%,从全球海域物种分布格局来看,近海和热带海域物种的数量最高,其中大型生物的物种数比小型、巨型生物都要高,因此即使进一步发现微型和深海物种也不可能改变当前的物种分布格局。

马克·卡斯特罗认为,仍有三分之一的物种有待进一步被发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起源于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每三年召开一届,是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2008年11月11至15日,第一届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于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举办。2011年9月25至30日,由英国阿伯丁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在英国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