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技添肥力,以改革增动力——创新驱动突破粮食生产瓶颈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于文静、郭强)初秋时节,风吹稻浪,青纱帐里透出丰收的信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不过一些农业专家也指出,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挑战,一方面粮食越种越贵,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化肥农药越用越多,污染严重。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到了亟待解决的关口。

    高成本、高污染不可持续

    鄱阳湖畔,有“粮仓”美誉的江西省新建县联圩镇,种粮大户孙祖升家几百亩晚稻长势喜人。

    丰收在望,但孙祖升却开始为请人收割的事而烦恼。“现在种田请人一年比一年难。”他感叹,十年前,几十元钱一天的活别人抢着干,这几年工价涨得快,2010年的工价是100元/天,而今年高的已经超过了200元。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从1995年到2011年,我国三种粮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等6类农产品每亩投入量增长都在产出量增长的1.3倍以上,其中大豆达到了3.8倍,蔬菜2.9倍,三种粮食2.8倍。

    马晓河指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排灌、土地租金、劳动成本等直接生产成本是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占总成本80%以上。近几年还有不断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农业的收益率出现了趋势性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我国农业比较优势较低的原因,首先是劳动成本比较高,我国谷物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1%,而农业日工资水平是美国的20%。同时,农业技术模式具有高成本因素,化肥和农药投入较大,农业科技转化率较低。

    据统计,我国亩均化肥用量达21.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化肥平均利用率在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土壤板结、有机质土层厚度下降问题突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等造成的土壤、水体污染不可小视。

    “目前的粮食产能中,部分属于本不该有的产能,部分属于透支未来的产能,这些不健康的产能应该按规划逐步退出。要通过增加健康的产能,弥补这些不健康产能退出造成的缺口,并力争使总产能有新的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科技创新为粮食生产插上翅膀

    2013年,永年县刘汉村使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后,200亩小麦示范田测得产量每亩760.18公斤,创造了河北省小麦高产历史之最。今年该示范方小麦测产每亩高达818.67公斤,袁隆平院士兴奋地说:非常了不起,可喜可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研发推广了良种良法、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旱作节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实用技术,促进了粮食连年稳产高产。专家们指出,在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技”。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一般在70%至80%,德国、英国、法国等超过了90%,我国还有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仍有潜力。”叶兴庆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我国一些品种的产量水平和现有的品种还有50%至80%的差距。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还要完成1次至2次品种更新,未来粮食单产可以提高15公斤至20公斤。

    差距就是潜力。专家们建议,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做强现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科学施肥、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农业节水、旱作农业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

    制度创新推动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

    金秋10月,山东省冠县民乐家庭农场场主赵林民家的玉米长得金黄饱满。以前,这里农田地块零散、田垅遍布,难以实现集约化管理和机械化耕种,种地仅能“糊口”。如今,赵林民通过土地流转集约耕种140亩农田,每年种植小麦、玉米和绿化苗木的收入近50万元。

    赵林民除了开办家庭农场外,还创办了冠县众利小麦种植合作社。目前已有3000家农户参与,流转耕地总面积达2万亩。“入社后,每亩成本能省140元,通过给种业集团培育麦种,小麦的收购价格每斤高出1角3,每亩地就增收300元。”社员唐敬平说。

    “目前农业发展对制度创新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紧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指出,农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压力越来越大,“弱者种地”“差地种粮”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高成本若与资源、环境制约叠加,可能使农业发展陷入长期停滞,最终影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增添动力。专家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加快建立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农户为核心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组织化,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做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促进金融支农等重点改革工作。农垦要探索推进新一轮改革,充分发挥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两个“试验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