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送袁隆平一个沉甸甸的“诺贝尔”大奖
核心提示
攻关成功
提前6年
2011年9月,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的超级稻,突破了900公斤。袁隆平曾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说,从600公斤(每亩)到700公斤,他用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到800公斤,也用了4年;从800公斤到900公斤,用了7年时间。“这些年,每一步都很难,而且是越来越难。”袁隆平说,要到“90后”(2020年)时实现1000公斤的“梦想”。
这个“梦想”,提前了6年。
追梦人
专家组:
农业部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10日在湖南省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对102.6亩杂交稻“Y两优900”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最终确定百亩片平均亩产为1026.70公斤,这意味着我国成功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目标。
追梦人
今年是袁隆平
研究杂交水稻50周年
10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千公斤攻关在湖南溆浦县进行现场测产验收。11点半左右,已经84岁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乘飞机从长沙飞到芷江机场,再换乘汽车,经过数小时辗转来到距长沙近400公里的验收现场。
一到现场,袁隆平就即刻和验收组组长、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进行交流。听说有一块田表现不是特别让人满意,他就迫不及待地叫上他的学生、“Y两优900”的选育人邓启云博士到田间实地观察。听完全部的汇报后,袁隆平自信地笑了笑。
这时,不知哪个媒体的记者问道:“您曾经把‘超级稻’比作美人,现在她们还美吗?”“年轻时美,现在更美!”又有记者问:“听说您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跑这么远到现场来?”“和身体比起来,攻关更重要。”一边走一边答,袁隆平的脸上始终笑容灿烂。从田间回来,袁隆平坐在一户农家的门口歇息,身边围满了农民问这问那,有的甚至悄悄跑到他身后合影。也就十来分钟的空闲,他兴致极高地接受了简短的专访。“第四期攻关以1026.70公斤的成绩取得成功意味着什么?”袁隆平说:“这意味着我们的育种水平又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今后将有更好的品种和技术让农民使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全国所有研究超级杂交稻的团队都非常优秀,大家都非常有战斗力,敢于勇攀高峰。很多人都把功劳算到我头上,这是不对的,我充其量只起到了部分带头的作用。”
今年是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50周年,说起这50年,袁隆平感慨地说:“有好几个节点印象深刻。1973年三系法成功,1995年两系法成功,2000年第一期超级杂交稻亩产700公斤攻关取得成功,这几个节点非常关键,可以说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带来了信心。当然,随后的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也非常重要。”
“我一直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可这个梦实现起来不容易啊。”望着远处的稻田,袁隆平若有所思,停了停接着说:“要让人能乘凉,稻子就必须长到比人还高。如果按照亩产来说,至少需要达到1500公斤以上。我们下一步是在第四期成功的基础上开展第五期攻关,我的计划是暂时先到这里,以后主要还是靠年轻人来搞,‘禾下乘凉梦’会由他们继续。”
专家组:
长势长相整齐一致
栽培管理水平较高
据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介绍,专家组通过对攻关片考察后认为,该攻关示范片生长平衡,长势长相整齐一致,后期落色好,栽培管理水平较高。
专家组将攻关片所有田块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了8号、20号和35号共三块攻关田。经实割测产,8号田实收面积491.17平方米,实收毛谷865.56公斤。20号田实收面积418.20平方米,实收毛谷807.90公斤。35号田实收面积418.54平方米,实收毛谷793.84公斤。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958.61公斤、1074.67公斤和1046.83公斤。算术平均百亩片平均亩产1026.70公斤。据新华社
亩产千公斤“超级稻”背后的种田人
集合耕地当试验田
自掏腰包学经验
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片亩产超过了1000 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这片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在湖南省溆浦县横板桥乡的红星村。成都商报记者在红星村现场看到,这片试验田被标为“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千公斤高产攻关示范基地”,杂交稻的品种为“第四期超级先锋组合Y两优900”。
袁隆平的秘书戴牛松告诉成都商报记者,84岁的袁隆平昨日上午临时决定从长沙到红星村,上午11时农业部专家验收完毕,下午3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袁隆平在现场表示,此次突破了一千公斤,下一个目标是一千五百公斤。
袁隆平在湖南、海南等地有多处超级稻试验基地。2011年9月,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的超级稻,突破了900公斤。袁隆平曾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说,从600公斤(每亩)到700公斤,他用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到800公斤,也用了4年;从800公斤到900公斤,用了7年时间。
“这些年,每一步都很难,而且是越来越难。”袁隆平说,高产是个系统工程,关键在良种、良田和良法,“难度在于有没有整合社会上的几大资源,如肥料、农药、栽培方案、当地农民有没有心做这个事。”他曾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要到“90后”(2020年)时实现1000公斤的“梦想”。
这个“梦想”,提前了6年。昨日袁隆平来到红星村的试验田,很高兴地和谌陆生等10位村民合了影。谌陆生等即是亩产千公斤超级稻项目的具体执行者。
谌陆生原是横板桥乡政府的退休干部,后到红星村任支书。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和县、乡政府熟门熟路,得知县农业局要给袁隆平找一处超级稻基地时,他就想将这一项目争取下来,为村里“办点好事”。
红星村海拔532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质好,雨水充分,阳光充足”,红星村现任支书易文宪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村里原来用的就是袁隆平的超级稻,平均亩产600至700公斤。2011年,谌陆生和易文宪除了拿出自己的耕地外,又动员了“有经验、种田积极性高、勤快”的8户村民,共用11亩地合成此处超级稻试验基地。县农业局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10位村民负责日常管理。“除了六个统一,和平时种地是一样的。”易文宪说,这“六个统一”是统一浸种催芽、栽插密度、配方施肥、水分管理、专业化防治、机械化收获。“举例说,统一打药锄草,可以防止这块地的虫害传到那块地去。”
谌陆生为了种好这块田,曾专门“自掏腰包”到隆回、韶山等袁隆平的其他试验田“考察”,“头三年失败了,平均每年亩产900多公斤”“主要原因是种子问题”。“2013年停了一年,但为了给村里修路修桥,今年4月又开始种了。袁隆平那边在研发新的种子,一代比一代好。”谌陆生说,此次终于突破了2000斤,县里也终于答应给村里重修路修桥了。
为了接受验收,这片超级稻的收割一再推迟。易文宪说,此次达标后,全世界都知道了,村民准备今日就开始收割。其他村民说,农民对袁隆平印象很好。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牛亚皓
新闻链接
印度活动家和巴基斯坦少女
获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今日揭晓,我国科学家袁隆平此前成为获奖热门。爱尔兰博彩业巨头“帕迪保尔”公司为和平奖的热门人选开出赔率,截至10月8日的实时数据显示,袁隆平以12:1的赔率排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之后,位列第五位。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和平奖于当地时间10日揭晓,获奖者为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萨蒂亚尔希及在巴基斯坦呼吁女性受教育权利而被塔利班组织枪击的17岁的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成都研发的“超级稻”
即将上市
成都一直都是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重要实验地,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在西南的唯一一家分中心也设在成都。
2012年9月,袁隆平来蓉时曾对成都商报记者谈及他亩产1000公斤的攻关计划,当时他给自己设定的时间表是2020年。没想到仅仅两年,这个难关就被攻克了。
昨日,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里,工作人员们对这个消息也并未显示出惊讶,“袁老师在今年4月就曾透露过他有‘核武器’。”中心副主任、四川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透露,袁隆平原本答应他今年夏天到九寨沟旅游,但也因1000公斤的攻关计划搁浅了,“这位年近90岁的老人,永远把杂交水稻放在第一位”。
虽然没有参与1000公斤攻关,但成都分中心也在不断实践着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目前分中心研发的高粱稻系列已经通过审定,即将上市,这种植株和稻穗像高粱的杂交稻,离袁隆平禾下乘凉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成都商报记者汪玲
原标题:“诺贝尔”没给袁隆平颁奖 水稻送他一个沉甸甸的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