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种中草药项目成外国专利国际市场中国仅占3%
导读:9月25日至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中药处、蛋白质处、现代中药处联合组成的调研组来到重庆,对中医药行业进行调研。
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中药专利
在此过程中,调研组提供的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我国是中草药大国,但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已被外国公司申请了专利。
“很多中药配方被日韩、欧美等国家获取,并在国外甚至在我国境内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日本为例,其210个汉方药制剂的处方都来自中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用中草药治病,国际中药年销售额为160亿美元。在这块“大蛋糕”面前,日本分得80%,韩国分得10%,印度、新加坡等国分得7%,而作为“中药鼻祖”的中国仅有3%。
重庆是中药生产大区但中药新产品专利仅25件
在重庆,中药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更是渝东北、渝东南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据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李隆云介绍,伴随去年11月“重庆道地药材高效优质种植、提取和加工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启动,我市计划在3年内,遴选前胡、金银花、木香、淫羊藿等中药材品种和34项规范化种植技术,在秀山等10多个区县打造30万亩中药材高效优质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中药生产大区不等于中药专利强区,市中药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该院共申报136项专利,授权55项。其中,涉及中药新产品授权的专利仅有25件。
李隆云表示,尽管2008年以后,专利数量总体有所上升,但涉及中药新产品的专利仍相对较少,专利转化率也比较低。
药品多专利少知识产权保护路上遇三大阻碍
为何会药品多、专利少?据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资金投入少、缺乏核心竞争力,是重庆中药专利保护路上的三大阻碍,而这也是全国中药行业的一个缩影。
保护意识不强产品成外国摇钱树
该负责人举例称,青蒿素是我国唯一被列入WHO基本用药目录的药物。1978年研制成功至今,已让数以千万计的疟疾病人免于死亡。
但由于当时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多次在学术杂志、国际大会上详尽地公布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药效、临床等资料。没过几年,外国同类产品便陆续问世,并申请了专利。
国际市场上,每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销售额多达15亿美元,但中国的市场占有量不到1%。“土生”的中药材,竟成了国外药厂的摇钱树。
资金投入少“最大方”药企投入占比仅3%
以重庆希尔安药业为例,作为重庆最大的中药企业之一,去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其中,知识产权投入1600多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3%。
事实上,这在国内药企中已算“舍得花钱”的了。该负责人表示,很多国外发达国家药企的知识产权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10%。和它们相比,我国药企尚显“小气”。
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空间有限
在关于银杏的68件专利中,外国申请的虽只有4件,却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这意味着,我国的64件专利都只涉及“皮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别人手上。
薄荷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目前,专利共申报有16件。我国和外国各8件,数量上平分秋色。但仔细分析,外国的技术专利主要用于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我国的专利却只是薄荷藕、薄荷茶水等,市场空间极为狭小。
投入越少竞争实力越小企业将陷恶性循环
“越舍不得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核心产品研发上投入,就越竞争不过人家。而越落后,就越没钱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蛋白质处处长刘俊香说,不仅是企业,从长远来讲,这对普通市民也有影响。
如果企业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没钱去搞创新、研发,不仅没有更多新药供市民选择,很多“不治之症”也不能攻克,影响市民的生命健康。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拟打造中药地理标志
如何加大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正在努力。日前,重庆市政府公布了《重庆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更加突出运用和保护。
《纲要》提出,知识产权的创造是为运用服务的,因此,更讲求质量,不再单纯为追求数量而创造。保护方面,要努力提升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帮助企业培养相关人才,指导开展海外维权,提高企业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主动性和维权的成功率。到2020年,全市有效专利累计将达1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件以上。
《纲要》特别指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应按照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定位,大力发展中药产业领域的地理标志等。这对于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