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域经济成为京郊发展新亮点(2)
理论创新:勾画五条发展道路
近日,记者就未来北京沟域经济发展方向采访了市农委副主任王建中。他提出,“沟域经济”的鲜明特色,决定了未来发展要坚持走五条道路。
一是把握沟域经济地位,走高端发展之路。沟域经济发展要与“三个北京”定位和建设和谐宜居之都要求相符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效发展。高标准规划,就是按照国际水平、首都标准规划,走高端发展之路;大尺度、大手笔规划,走引领发展之路;拓展视野、科学规划,走理性发展之路;改革创新、落实规划,走持续发展之路。高效发展,就是产业融合,实现高效发展;引进高端项目,实现高水平发展;引进现代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把握沟域经济要义,走生态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山区的要求,也是沟域经济自身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源泉,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沟域经济必须以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并充分考虑经济总量必须与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要把握沟域经济生命,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是沟域的产业定位。每条沟域要从区域实际出发,探索培育个性化、唯一性产业,有吸引消费者的看点,有面向市场的卖点;要根据沟域区位、构造、资源、产业基础,因沟制宜、一沟一策,选准产业定位,提倡一招鲜,防止千沟一面。
四要把握沟域经济目标,走文明发展之路。发展沟域经济目标是提升生态环境,富裕山区农民,服务首都市民,建设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绿色产业兴旺、城乡服务均等、山川景色秀美、人民幸福的山区。处理好山地与中心城的关系、一产与二三产的关系、山区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使之成为“绿色北京”的“绿肺”,“美丽北京”的“绿心”,“幸福北京”的“绿金”。
五要把握沟域经济方式,走共建发展之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方式,高效整合,调动各方面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加强政策和资源整合,全力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沟域品牌。
项目进展:完成项目 800多个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北京市对市级沟域实施“五项工程”建设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共完成项目800多个,其中公益性项目600多个。今年,市级重点沟域建设涉及7个区县、13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共901平方公里、10.5万余人。截至8月底,7条沟域共实施工程项目202个,完成投资15.78亿元,其中公益性项目150个,完成投资11.68亿元,经营性项目52个。
主要做法:一是加大指导力度。各级政府责任明确,各司其职,注重调动区县和乡镇积极性。通过组织培训班,对区县山区办、重点沟域所在乡镇及重要节点村的干部集中培训,还组织区县参观先进典型,进行对比学习。二是坚持部门联动。发挥市沟域经济联席会议和沟域经济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部门政策资金向重点沟域倾斜,把集成政策作为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方式。三是社会广泛参与。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农业主体、企业参与”模式,大力引进社会资本落地沟域,加快沟域产业发展。房山区上方花海引进投资3000万元建设龙门生态园老年公寓;九里山桃花谷引进投资5000万元建设联栋智能温室观光园区,开展南果北种;妙峰山玫瑰谷引进企业计划投资4500多万元,建设妙峰奇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