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角下的转基因技术
9月的一个午后,在本报举办的“农业生物技术沙龙”上,科技传播媒体走近生物学家,听科学家解析广为关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试图用最科学、最理性的方式去把这些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
转基因有潜在风险?
公众质疑转基因食品,源于大家更愿意相信转基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潜在危险。
“如何确定转基因食物的潜在风险?这是大家常问的问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说,转基因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有两方面,一是有没有毒性,二是会不会带来过敏问题。
转基因食品有没有毒性?“现在所有的转基因都是透明的,除非谁要干坏事,把有毒的转基因食品卖到其他国家。”姜韬半开玩笑地说,“这种反人类的情节,可能会出现在美国好莱坞大片里。”
实际上,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转基因作物所转基因可被测出。
2012年,法国学者塞拉利尼“转基因玉米致小鼠患癌”的实验引起轰动,被反转基因人士频频引用。然而,这一实验在科学圈并不被认可,塞拉利尼本人后来也承认该实验存在问题。“小鼠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拿两岁的小鼠做实验还有严格性可言吗?”姜韬诘问。
对于转基因作物对人类有可能产生的过敏性,早在1996年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就有严格规范,规定只要证明转基因作物有过敏性,需立即进行标记,并停止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产业化,只有没有过敏现象才可以进一步注册和批准进入市场。
“转基因农作物的实践进行了30年,转基因商业化进行了17年——13年以后才进行商业化应用。”姜韬提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有一个“50年”问题。
“今年安全,明年安全,50年、几代人之后还安不安全?明确地说,转基因作物没有这个问题。”姜韬解释说,转基因产物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没有滞后性。人类摄取蛋白质之后要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一系列蛋白酶的消化。“转基因作物须满足一个充分条件:只要不能在几分钟内被胃蛋白酶降解,就不被批准。”
转的基因会不会扩散到环境中去造成生态灾难?姜韬说,基因的横向转移难以逾越,何况所转的抗性基因本是自然界原有的。
实验室转Bt基因的植物曾被认为造成了迁徙性帝王蝶的大量死亡,这引起美国人的强烈关注。然而,美国NIH成立的专家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和传统玉米农田周围的帝王蝶死亡情况没有任何显著的区别。这证明了基因并没有造成横向传播和生态灾害。
纯天然是一种幻觉
姜韬分析指出,转基因不被接受有“感情方面的原因”,即人们的“纯天然”情结。
“很多问题讨论到最后其实不是科学问题,是情感问题。”姜韬认为,纯天然的概念只是人们一种“美妙的幻觉”。
“首先,我们不能否定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改造来和建设来的,而且还要继续建设下去。”姜韬认为,人类的进化不再是通过生物学意义的基因的优选,“恰恰相反,现在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或许比我们的祖先要差一些,因为有强大的医学”。
他说,医学帮助人们在重大疾病下存活,而生物学上,重病个体只有面对死亡。
不但人类社会不“天然”,人类的食物也不再“纯天然”。
“绝大多数的天然果实有自我保护,比如说有毒性或者有刺,这些天然的食物我们根本没办法吃。”姜韬指出,人类食用的食物全部是驯化的,它们跟人类一同进化。
“‘纯天然’的土豆只有4公分左右,含有大量茄碱;野山药含有比较高的植物雌激素,会导致动物无法孕育后代;扁豆是人类没有完全驯化的食物,食用不熟的扁豆会中毒;莴苣含有大量VC水解酶;芹菜、菠菜、大豆都有过高的草酸……即便是水稻也有防御手段,它们的芒刺防止动物摄食,同时硅质的稻壳会造成昆虫胃部内出血而死掉。”姜韬一口气列举了七八种作物进化来的防御手段,并指出未被驯化的“纯天然”食品更严重,人们追求“纯天然”是一种伪概念。
“人类的遗传基因质量,以及我们吃的作物、驯养的家畜,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纯天然,人类已经脱离了纯天然。”显然,杂交育种、转基因只是人类对食物的驯化手段。
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要做转基因动植物,特别是转基因作物?传统育种需要四五十年时间,一个科学家一辈子运气好只能培养出一个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也需要10年、20年,这个速度太慢。”
转基因技术甚至比太空育种、杂交育种安全。“杂交育种,从分子的角度实际是无序的大规模的横向转移。”姜韬说,转基因只是通过重组DNA的技术,把人们关心的基因安排到合适的地方去。“大规模的基因转移,目的是引入抗逆、抗虫、抗真菌、改善营养或口感等性状,我们一定是把研究得很透彻的基因做重组,然后广种薄收,通过成功筛选,才得到健康的转基因植株。”
“大家对遗传改变充满了恐惧,这没必要。”姜韬说,“基因组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遗传改变是很正常的。”
姜韬反复强调,生物技术是以转基因为上游的现代生物工程高端实践,转基因作物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转基因技术对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现代生物学上有许多转基因技术待攻克的难题,健康、全面、快速发展转基因产业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国血清白蛋白面临很大的缺口,大量依赖进口。美国有没有这个问题?美国用转基因奶牛生产血清白蛋白,年产200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姜韬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