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是如何升级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
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种植有近千年历史,是典型的地方土特产。在今年5月份日本石川县召开的“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经过200多名与会专家代表的无记名投票,宣化区葡萄园种植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河北第一家入选项目,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园。这一申遗成功,不仅为宣化区贴上了国际标签,实现了我省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也为各地推动农业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带来有益启示。
启示一:站位越高对问题的把握就越准。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能够成功申遗,就在于区党政一班人敢于冲破思想桎梏,用战略眼光和世界思维对传统产业进行审视
长期以来,葡萄种植一直被宣化区看作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传统农业。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宣化区敏锐地感到:宣化传统葡萄园种植不仅是地方特有的传统产业,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更高层次上重新审视和定位。为此,他们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葡萄园种植进行再认识。
把葡萄园种植作为人类文化瑰宝来把握,增强全球意识。充分挖掘和放大其世界历史价值,引导各级充分认识到:宣化区地处全球生产高品质葡萄生命线范围,其庭院式“漏斗架”栽培方式在国内乃至世界独一无二,是对世界葡萄文化遗产的一大贡献,必须用世界眼光来把握。
把葡萄园申遗作为核心要素来把握,增强竞争意识。引导各级充分认识到:宣化区牛奶葡萄不仅是地方土特产,更是提升宣化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品牌。自1909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荣誉产品奖”桂冠以来,先后荣获昆明世博会铜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双地标”等荣誉,已经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身份标志,成为“国保”级产品,是最大的竞争要素,必须加以保护。
把葡萄园艺传承作为精神家园来把握,增强凝聚意识。教育各级充分认为到:宣化区素有“半城葡萄半城钢”的美誉,传统葡萄园种植已不单单是一种产业,更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精神家园和精神寄托。必须充分挖掘和放大其精神价值,并把它转化为全区各级干部群众推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认知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班人精于准备、善于谋划、勇于推进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能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除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善于经营产业和市场,搭建了传统葡萄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平台。
一是培强产业,创优前置条件。针对传统葡萄种植比较效益逐年降低、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现象,区里专门成立了全区葡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宣化区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补助办法》,对新增葡萄种植面积分三年进行财政补助。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专门从事葡萄研究、良种推广、种植示范和技术服务的科研机构,使城市传统葡萄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二是适时把握,找准发展契机。2011年2月,在一次张家口市聘请北京专家学者为全市做旅游开发规划的交流中,宣化区试探性地向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介绍了“漏斗形”千年古葡萄园及牛奶葡萄的相关情况,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一致建议为葡萄园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信息传递,为传统葡萄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关键一步。
三是聚力突破,畅通推进道路。获得申遗信息后,宣化区立即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为第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主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候选地。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仅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正式向联合国粮农组织(GIAHS)递交了申请,为申遗工作全面启动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启示三:苦干实干是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能够成功申遗,就在于区党政一班人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冲劲和“一杆插到底”的干劲
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申遗工作从2011年初启动到2013年6月申报成功,历时两年半时间。在此期间,宣化区始终把申遗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区之力强势推进。
一是以“一鼓作气”的劲头组织,确保了申报工作高标实施。启动初,主要领导就紧盯规划这一重要环节,亲自挂帅组织协调,历时7个多月就组织编写了《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和《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大纲》,按照申报程序逐级报送至河北省农业厅、国家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世界粮农组织。据统计,申遗工作启动以来,他们先后组织参加各类论坛、研讨会议35次,编制申报书67页3.2万字、收集图片46幅。
二是以“抓铁有痕”的勇气造势,确保了申报工作高位运行。为辅助申遗工作顺利推进,宣化区展开了宣传攻势。制作了大型户外广告牌,邀请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组对宣化葡萄种植、收获全过程进行跟踪拍摄,制作了专题节目《葡萄神话》,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宣化葡萄文化节”,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有力地促进了申遗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是以“放眼全球”的魄力学习,确保了申报工作高效推进。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国际组织开展接洽,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宣化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学习借鉴申报工作经验。先后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国际论坛等国内外重大申遗活动。
启示四:有责任就会有担当。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能够成功申遗,就在于区党政一班人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持续的推动
宣化区始终把城市传统葡萄园种植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来看待,把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力地促进了传统葡萄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保护文化遗产敢于“舍我其谁”。为了保留好这一罕见农业景观,给子孙后代保存下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区里明确提出:“坚决不能为一时的发展,而让‘文化遗产’毁在我们手上!”,全面叫停了传统葡萄园保护区内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将上亿元土地收益拒之门外。制定出台了《宣化传统葡萄园保护管理办法》,对传统葡萄园保护的区域划分、保护措施、保护部门、开发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明文规定,使保护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
二是弘扬文化遗产敢于“投入付出”。专门拿出上千万元经费进行开发和宣传。专门组织召开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邀请国内业界知名教授以及有关专家到宣化考察。积极筹建葡萄文化博物馆,编印相关图书资料,不断丰富传统葡萄的文化内涵。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专业化包装策划,拓展品牌营销渠道,叫响“尝宣化葡萄,品千年历史”的品牌文化,极大地提升文化品牌“含金量”和区域文化“软实力”。
三是放大文化遗产敢于“除旧布新”。在深入挖掘潜在品牌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拉长传统葡萄产业的链条,开发高端市场,实现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造福葡农与塑造城市特色同发并举。目前,宣化区正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传统葡萄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采摘、文化体验等元素于一体的葡萄综合产业,推动宣化传统葡萄园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名片各世界品牌。
(文章来源:张家口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