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麦创高产良种“统招统供”是关键
发表日期:2014-10-09 02:20AM 阅览次数:
安徽省小麦良种“统招统供”的主要做法
从2007年开始,安徽省农委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连续8年采取小麦良种“统招统供”的补贴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生产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程序如下:一是省级统一安排部署。每年统一采购良种前,省农委、省财政厅制定《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就补贴品种和面积、采购代表人确定、良繁基地核查等相关准备工作进行专题安排。二是县级确定主导品种。各项目县组织专家、种粮大户、农户代表参观种子企业的集中展示田,按照“品种合法、性状优良、农民欢迎、市场认可”的原则,根据种植面积选定10-20个主导品种。三是行政村确定采购品种。各行政村召开由村民小组长、新型经营主体和村民代表等参加的会议,从县里确定的主导品种中选择1-2个作为采购品种。四是补贴面积逐级申报核实。补贴面积按照农户申报、村民小组汇总、村委会公示、逐级核实的程序汇总上报,县级农业部门根据上报和核定情况确定全县小麦种植品种、数量,上报至省农委。五是省级统一招标采购。省农委、财政厅和政府采购中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组织省级统一政府采购,由各项目县和中标企业签订合同。六是严把种子质量。供种企业根据合同要求进行规范包装和运送到户,种子管理部门在供种现场按照每2.5万公斤抽一个样品的要求,对种子发芽率、净度、水分、纯度进行检验,确保种子质量。七是补贴资金分次兑现。为保证供种质量,良种补贴款分三次结算:第一次在签订合同后由项目县财政部门拨付补贴额的70%,第二次在播种出苗后,根据合同履约情况和大田表现,拨付补贴额的20%,剩余10%补贴款作为质量保证金,根据田间种植鉴定报告,质量达到企业中标承诺后拨付。
在实际操作中,安徽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小麦良种补贴政策有效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省政府每年对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作出统一部署,省农委、省财政厅、政府采购中心联合成立小麦良种补贴省级统一采购领导小组,加强省级统一采购工作的协调指挥,确保省级统一采购规范有序进行。各地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小麦良种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注意听取意见。为确保小麦良种统招统供取得实效,省农委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和召开专题座谈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2014年,省农委先后两次召开小麦良种补贴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政府、企业代表、种粮大户、农民代表和市、县农业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投标企业良种繁育统供能力、筛选确定补贴品种、确定补贴种子数量和价格、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对今年小麦良种补贴实施方案进行认真修改完善。三是严明工作纪律。小麦良种补贴省级统一采购领导小组下设监督小组,强化对省级统一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邀请纪检监察人员和特派监察员全程参与省级统一采购,采购结果经过现场督察组签字确认后生效。各地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规范操作,加强管理,明确纪律,责任到人。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严禁违规向供种企业收取费用。对在良种补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狠抓科技服务。为提高小麦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省农委实行处室联系指导小麦主产县、省级农业专家对口服务种粮大户制度,全力推动各项关键技术落实。2014年小麦主产区参加服务农技人员25124人,指导小麦生产3266.6万亩,举办各类培训班2739场,广播电视讲座1823期次,印发技术明白纸737.1万份,培训农户126.9万人次。五是广泛开展宣传。为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大良种补贴政策宣传力度,让农民掌握政策,加强监督。
安徽省小麦良种“统招统供”的主要成效
安徽省小麦良种统招统供实施以来,取得了显着成效。一是小麦产量连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省小麦总产278.7亿斤,比上年增加12.3亿斤,比2003年增加147.3亿斤,增长112.1%,连续9年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一连增”(相关数据见附表)。二是小麦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2014年,全省小麦亩产381.6公斤,比上年增加16.6公斤,比2003年增加135.1公斤,增长54.8%。小麦单产由200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5公斤,到2007起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比全国平均单产高26.9公斤。亳州、淮北2市和蒙城、濉溪等8县(市区)小麦单产突破千斤。三是小麦品质结构持续改善。2014年,全省小麦优质率达到8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03年提高61.7个百分点。小麦收购质量总体较好,正常年份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二等以上小麦比例达到70%以上。四是小麦生产水平显着提升。安徽省小麦面积、单产分别由2003年的全国第4位、第14位提升到今年的第3位、第4位(总产仍居第4位)。2014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3651.8万亩,比2003年增加755万亩,小麦已成为全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今年安徽夏粮增产12.3亿斤,居全国第2位,为全国夏粮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省小麦持续丰产丰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小麦良种“统招统供”、强化良种推广发挥了牵动性、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了小麦种子商品化进程。通过实行小麦良种统一采购,种子商品化率进程大幅度提升,去年主产区小麦种子商品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民自留种的传统习惯。商品化供种稳定提高了小麦生产田间整齐度,良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提升了小麦良种繁育能力。实行小麦良种补贴统一采购,极大地促使种子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更加注重良繁基地建设。据统计,2013年,各级种子企业已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40万亩,良种生产能力达到50多万吨,满足了安徽省内小麦生产用种需求,彻底扭转了以往小麦用种“大引大调”的被动局面。三是加快了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小麦良种补贴统一采购以来,安徽省的小麦品种实现了2次更新换代,主产区小麦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8.5%以上。四是稳定了小麦种子市场价格,广大农户得到实惠。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种子价格上涨得到了有效遏制。2013年,全省良种补贴项目统一采购均价为1.895元/斤,比市场价格低0.40元/斤。2014年,在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0.06元/斤的背景下,今年采购均价1.95元/斤,仅比上年提高0.05元,预计比小麦种子市场均价低0.20元/斤。五是带动了小麦关键技术的配套和推广应用。针对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配套推广了控制播量、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2014年,增产潜力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比例达到83.9%,拔节肥追施比例达98%,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面积达62.8%,小麦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小麦良种“统招统供”的几个关键环节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推进小麦良种“统招统供”工作中,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确定主导品种。参照国家发布的小麦主导品种,在全面了解当年小麦品种表现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主导品种。在工作中要坚持“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开、公正。二是规范确定采购品种。农民群众拥有决定权,各行政村在确定采购品种时,要召开由村民小组长、新型经营主体和村民代表等参加的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采取民主集中制办法,从县里推荐的主导品种中选择1-2个作为采购品种。相关会议记录要加盖村委会公章并经乡镇监督人员签字,报县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审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村级自主选择品种。三是认真核实补贴面积。根据“不漏报、不虚报”的要求,严格按照农户申报、村民小组汇总、村委会核实、县乡两级抽查、逐级汇总上报的程序,认真组织申报和核实补贴面积。四是规范包装供种到户。良种补贴种子要实行规范化包装,种子包装按照农业部“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进行标注,包装内要有适合供种地区应用的栽培技术要点。供种到户时,农户或农户代表要在统一印制的种子供应清册上签名,供种企业要开具购种发票。五是加强质量全程监控。供种企业按投标承诺对供种质量负责,农业部门组织人员适时开展拟投标企业的良繁基地核查和中标后种子加工全程的监管,确保种源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种子管理部门负责对供种质量进行抽检,要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强化供种企业监管。六是强化配套技术服务。借助良种推广的时机,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服务一同进行集成推广,切实提高小麦生产科技含量。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的看,安徽省小麦良种“统招统供”实施平稳、成效明显,得到了各方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廉政风险比较高。同补贴资金直接“打卡到户”相比,统招统供的做法廉政风险点多。特别是小麦品种的确定和补贴面积的核定是统招统供的核心环节,容易带来“寻租”机会。安徽省实施小麦“统招统供”以来,个别地方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政府责任比较大。小麦生产周期长,旱、冻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都会对小麦出苗、生长和产量构成很大影响。由于品种是政府统一采购的,受损较重的一些农户会将减产归结为品种问题,往往直接找政府上访。同时,小麦“统招统供”触动了部分种子企业的“既得利益”,容易引发种子企业上访等矛盾隐患。三是工作保障不到位。实行小麦“统招统供”,农业部门要在组织招标、企业监管、供种到户、面积核实、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但国家良种补贴项目中没有配套工作经费,给开展这项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几点体会与建议
安徽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小麦良种“统招统供”效果显着,建议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政策配套。要高度重视“统招统供”容易引发的风险和隐患,及时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确保良种“统招统供”安全规范运行。二是提高良种补贴标准。现行每亩10元的补贴标准是2003年制定的,目前种子价格与12年前相比已经涨了一倍以上,而补贴标准却一直不变,补贴效应持续下降,弱化了政策效果,建议将良种补贴标准提高到20元,推动小麦统一供种。三是安排相应工作经费。补贴政策落实需要各级农业部门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质量抽检等环节的成本较大,建议中央财政对良种“统招统供”做法安排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