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力发展海洋卫星完善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题:中国大力发展海洋卫星完善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海洋,覆盖着地球面积71%,容纳了全球97%的水量。伴随人口增长和陆地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如何认识、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所关注。

遥感正在成为人类揭开海洋神秘面纱最重要的“神器”,作为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手段,在全球变化、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预测中不可替代。

中国是一个毗邻太平洋的海洋大国,海域广袤、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海洋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卫星因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同步、快速、高频次、长期连续观测等优势,是认识、研究、开发、利用、管理海洋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手段,也是中国空间基础设施和海洋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林明森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海洋遥感卫星相继升空。2012年3月31日,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20年)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该规划确定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发射8颗海洋业务卫星,包括海洋水色星座4颗、海洋动力星座2颗、雷达星座2颗。

根据中国海洋卫星发展规划,将按海洋水色环境(海洋一号)卫星、海洋动力环境(海洋二号)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海洋三号)卫星三个系列发展自主的海洋卫星。

“这三个系列业务化、长寿命、不间断稳定运行,以逐步实现以自主海洋卫星为主导的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建强说。

现阶段,中国已成功发射两大系列共3颗海洋卫星,目前海洋一号B卫星(简称“HY-1B卫星”)和海洋二号A卫星(简称“HY-2A卫星”)卫星在轨运行稳定。

海洋一号系列卫星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其主要有效载荷为:水色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主要探测要素包括:叶绿素、悬浮泥沙、海温、污染物质等。

2007年4月11月发射的中国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HY-1B,实现了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卫星的过渡,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2012年8月16日发射的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A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填补了中国实时获取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空白,极大提高了灾害性海况预报的水平。

海洋二号卫星散射计每天可以观测全球90%的区域,并可在西北太平洋提供台风实时监测数据,为台风数值预报等应用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

“各种常规手段只能获取小区域环境信息,而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大区域准同步全球海洋环境信息,从而提高了监测区域与监测频度,提高了效率,改变了管理理念。”刘建强认为,这对于大范围的研究区域更为明显,且能周期性反映区域的环境动态变化。

随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提高,海洋近岸水污染也日益严重。中国已建立成熟近岸水质遥感实时监测和信息快速报送系统,通过卫星监测,获取水质分类图像、水温、悬浮物、赤潮和水体污染状态等。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从2008年起,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针对近海可能产生灾害的绿潮爆发情况进行监视监测。截至2013年,共运用3600余轨(景)数据,发布通告474期,向海洋局和地方有关部门提供监测信息服务。

利用自主海洋卫星对近海海域的赤潮进行监测,已是当前赤潮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而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在浒苔与溢油灾害遥感监测、海洋油气资源探测、海洋环境与海岛海岸带信息提取等方面,成果卓著。

近年来,溢油遥感监测共运用2500余景数据,对渤海、南海、东海重点海域进行遥感业务监测,发布异常信息200次。多次参与溢油应急行动,为溢油应急处置提供监测服务。

“中国研制的溢油遥感业务监测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良好,应用领域广阔,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和教育等。”林明森说。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海岸带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2004年以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开展了中国海岛、海岸带资源、近海海洋水体等方面遥感调查。

约200名科学工作者,历时8年,行程上万海里,摸清了中国海岛、海岸带的资源分布、利用状况,近海海洋水体光学特性等,获取了TB量级的现场资料,制作3000余幅1:5万专题图以及上千幅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水体专题图,编著专著4部、报告8余册、图集3套。

“尤其是编制了中国首部关于南海的岛礁卫星遥感高分辨率影像图集与我国海岛海岸带图集,首次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揭示了中国南沙岛礁以及海岛海岸带的岛礁自然特征,为岛礁开发、利用、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对军事与海洋维权执法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于中海岛海岸带资源规划提供了信息支持。”林明森指出。

目前,项目产生的成果已广泛的应用到海洋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未来将发射的海陆雷达(也称海洋三号,HY-3)卫星星座,将继承高分三号卫星技术基础,具备海陆观测快速重访、干涉重访能力,能够进行1:5万-1:1万全球DEM数据获取、毫米级陆表形变监测与厘米计海面高度测量。

“届时,中国将进一步实现对海上目标、重要海洋灾害、地面沉降、全球变化信息的全天候全天时观测,满足海洋目标监测、陆地资源监测等多种需求。”林明森说,在遥感时代,海洋秘密近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