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实施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获UNDP好评
9月15日,记者从农业部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总结与成果推广会上获悉,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执行,农业部实施的该项目实现了保护点作物野生近缘植物面积没有减少、土地没有脱离农业生产和威胁因素降低了80%的目标。
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衍亮介绍,野生近缘植物由于生长在未经人工驯化的生态环境中,比栽培植物更能适应多样性和极端化的天气,保护和利用好其优异种质基因,对适应全球极端环境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该项目旨在利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保护方式,消除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威胁野生稻、野生大豆和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因素及其根源,促进中国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自2007年6月实施以来,在云南、海南、广西、宁夏、河南、吉林、黑龙江、新疆8个省(区)开展了水稻、大豆、小麦的示范性保护工作,并推广到15个省的64个点,保护物种达39种。
王衍亮告诉记者,通过项目支持,撬动地方政府配套投入达3579.4万美元,接近设计时的3倍,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通过改造水利设施,降低了农田与保护点争夺水资源的威胁;通过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了村民对保护点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依赖;通过建立“以政策法规为先导,以生计替代为核心,以资金激励为后盾,以提高意识为纽带”的全方位激励机制模式,使项目点农民收入平均增加了20%以上;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形式,大大加强了农民的保护意识,改变了生计手段,实现了向保护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农民真正成为了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开展优异种质鉴定、评估工作,发现了耐寒野生稻、高质量野生大豆及耐旱野生小麦近缘植物等一批优异基因材料,并通过了专家评审;通过推动和实施项目,锻炼和成长了一批熟悉国际项目规则、掌握主流化保护理念、熟练应用与国际接轨的项目工作方法和对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工作激情的农业资源环保队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项目的成果给与了高度评价。马超德代表认为,项目历经近六年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全面成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农业部的长期战略合作充满信心。希望今后积极推广项目形成的管理机制与经验模式,为加强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农业部门及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均衡保护与开发,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农业等相关部门的主流化;继续推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管理、科技、宣传、国际合作水平,应用适应性管理的理念、手段和工具,应对气候变化等新课题和新挑战。(作者:梁宝忠)
(文章来源:农业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