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改革之殇与反腐
改革之殇与反腐霹雳
反腐败进入阶段高潮,查处一批大老虎的实际行动,化解了一些人对反腐败能不能深入和能否坚持到底的担忧。
我对反腐败的认识或许有失片面,但有深刻感触。这些年越来越感受到种业改革之难,科技体制改革之难,教育制度改革之难,户籍制度改革之难,退休养老制度改革之难,财政体制、股市和金融体制改革之难,私营企业发展之艰难,市场化经济改革之艰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所谓改革深水区不是难在法理和思想认识上,分歧不在于保守与革新,而是根本利益的不一致,所以人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改革障碍。为了破除改革障碍,不得不先反腐败。
就种业改革来说,品种审定制度早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只有少数不捉老鼠的庸猫、懒猫和贼猫不想改革之。少数掌管着品种生杀大权的利益集团从中作梗,用官僚主义和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挡种业的市场化改革。一个小小的利益集团,就能控制住全国数万人的一个庞大产业的生死命运。其实他们所能得到的私利并不算多,而且分散,养不出大老虎,但就是要拖住全国500-600亿的庞大产业,走向瓦解与崩溃,败给跨国公司。
再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这步棋也输给利益集团。这就牵出另一个原因,体制改革和政企拆分不彻底,藕断丝连,暗中保护流寇式的企业套牌经营,或制假贩假,不仅仅坑农,更坑害了中国的种子产业不能健康成长。或者地方保护主义,怂恿非法行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根本不考虑中国种业的死活。这个利益集团的人数非常少,但破坏性大,拖累整个产业不能发展。
这两个利益集团的人数都不算多,而且利益分散,充其量是苍蝇蚊子,甚至是跳蚤,用不了几年,都会土崩瓦解。不管怎么说,改革进行不下去,阻力就在于腐败化了的利益集团从中作梗。所以,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得不从反腐败入手,以反腐败为改革开路。
种业发展的另一个障碍是局部环节泡沫化。这是市场经济与非市场行为混合作用产生的恶果,或许不属于腐败,却是急于政绩的官僚主义与计划经济混合助推的不良投资行为。属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要政绩的时候,施展计划经济手段,而一旦进入市场,整个产业遭受的却是来自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倒霉的总是企业,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须要承担任何责任。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与腐败相比,性质不同,但应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让他们补课,转变风气,或者下课,换个地方去反省自己。
农业系统有两个腐败点。前些年搞良种补贴,实权在县乡两级,一批县委书记和局长就住进了牢房。那一场腐败不曾涉及省和省以上部门。农业部领导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权力化的补贴办法遏制了大企业发展,也遏制了育种创新的积极性,于是及时纠正了补贴办法,把品种选择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交还给农民,从此杜绝了腐败,算是挽救了一大批基层干部。
农机系统的腐败也出在补贴上,但这一次从基层蔓延到了省一级。恰逢中央挥起铁扫帚,反腐败,一下子查出一大堆,估计能够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但还需要建立制度保障。
现在剩下品种审定,涉及面广,虽然人数不多,但主要集中在中高层面,需要引起农业部领导关注。虽然养不成大老虎,但到处是苍蝇蚊子和臭水坑,产业生态环境恶劣,需要做一做卫生,中国种业才能健康发展。
反腐败有难度,难就难在范围广,利益分散化、系统化,需要制定合理的反腐策略。体制改革与制度化建设更重要,消除产生腐败的土壤,从而挽救一些干部免于牢狱之苦。
不仅企业和科技人员意见很大,许多干部也不认同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一些省种子管理干部对新的品种审定管理办法颇有微词,一些审定委员会专家很不赞成新的管理办法。这就说明,欺上瞒下,把腐败势力与不正常的政治生态搅合在一起,需要党的纪律检查部门调查研究,会同领导机关,以制度建设为主,预防为主,对多数人还是教育和挽救为好,更有利于平稳地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待深水改革的次序,似乎是先反腐败,再进行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治理结构改革,最后是政治改革。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改革显然要有一个合乎逻辑的顺序。反腐败是突破口,然后从较容易的领域进行改革,逐步进入复杂领域和攻克难点。
种业涉及到的改革一点都不复杂,管理部门要调查研究,抓住突破口,后面的事情就一顺百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