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的“逐梦”路

立足于“治未病”工程,具有营养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将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发展趋势,未来将走进千家万户、一日三餐。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这句广告语大家并不陌生。哈根达斯是美国通用磨坊的主要品牌之一,通用磨坊正是功能性食品行业孕育出的国际大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866年,其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产品超过500多种。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和使用在国外已有较长历史,其功效与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虽然它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和领域,但这种发展势头不可阻挡。那么,我国对发展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应对之策?如何用现代科技促进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采访中,相关专家表示,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的功能性食品,是当今世界食品行业研究的热点,现代科技在开发功能性食品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治未病”成趋势

目前,国家疾病防控观念正悄然改变。

从《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不难看出,防控观念已从“治已病”为主前移到“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

与此同时,在大众的食品需求市场,这一理念也正逐步渗透。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1-2016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分析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慢性疾病预防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规划。这表明“治未病”的重要性,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表现在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和保健消费预算的增加。由此可见,国家对功能性食品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功能性食品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年初,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提出营养健康产业迅速发展,构建“大健康”格局。立足于“治未病”工程,具有营养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将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一个时期将走进千家万户、一日三餐。

然而,有人将“功能性食品”作为药物来长期食用。对此现象,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称,功能性食品不同于药物,食疗不能取代药物治疗疾病。

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北京食品学会理事长金宗濂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也表示,功能性食品是食品,既不能预防疾病也不能治疗疾病。他还说,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专门针对“亚健康态”人群设计的。而到底什么是“亚健康态”,他说,从科学角度看,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科学、明确的划分。

“健康的人吃普通食品,普通食品有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当然,病人也需要普通食品,然而更需要药品,用于治疗疾病。”为什么亚健康人吃功能性食品呢?金宗濂说:“亚健康人吃功能性食品,是为了让亚健康人变为健康人,而不是变成病人。”

第三代产品为重点

如此情形下,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将乘势而为。

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大部分是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而我国第三代功能食品在市场上才开始初具一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前瞻产业研究院功能性食品行业研究员高满认为,虽然产品琳琅满目,但真正得到国家认证的“健”字号产品并不多,多数企业只是跟风炒作。由于行业标准缺失、监管困难,市场仍在摸索中前进。

至今我国保健(功能)食品有14000多个,据金宗濂介绍,其中近90%为第二代产品,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不清楚,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同时,国内功能性食品生产地发展不均衡,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几大城市占50%左右,而西北、西南地区仅占5%,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又甚少。

目前这类产品大部分是建立在食疗基础上的,一般都采用药食两用的中药配制产品,这是我国的特点。金宗濂说,目前我国的功能性食品多以药品形态为载体,但实际上应该以食品为载体,这就是为什么叫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与中国传统的食疗内涵极为一致,中医食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副院长白殿海说。

据历代医药文献记载,常用食物中近百种食物具有补益养生和益寿延年的功效,大量的食疗方剂也对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有所启发,如葛根、茯苓等许多药食同源的事物均已开发出一系列功能性食品,显示了在这方面所具有的巨大开发和研究潜力。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功效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实,功能因子结构、作用机理清晰、量效关系明确,并且活性成分能够在食物中保持生理活性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类产品的开发将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的重点方向。”金宗濂说。

现代科技是核心

在世界范围内,功能性食品如此受欢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也逐渐成为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在功能性食品产业层面,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认为,提高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离不开科技支撑。只有依靠现代科技改造、提升功能性食品行业,才能逐步实现功能食品行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

面对国内功能性食品生产地发展不均衡现象,促进功能性食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向科技借力,通过科学的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未来几年,针对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侧重点,科技还应该从哪些方向发力?金宗濂认为,从技术角度看,围绕新功能、新原料展开;从功能研究方向看,着重研究功能食品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生物利用率和功能效应。

“具体到科学上,应该运用现代科学创新新结构的功能因子,但新结构创新相对困难;还可以考虑从老结构中发现新功能、新的作用机理,这也是创新,也值得研究。”金宗濂说。

如何用现代科技让功能性食品的“明星梦”实现,未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