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种业:生产过剩达历史最高

杂交稻种业:生产过剩达历史最高 新闻来源:农资导报 时间: 2013-09-16 08:26:20 “供大于求,生产严重过剩”成为行业人士关注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形势的主旋律。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2013年杂交水稻余种量为2.6亿斤,占需种量的50%,供种余量达历史最高。

“严重供过于求,杂交中稻和一季晚稻种子的供需比高达4∶1。”湖南省种子管理代表在2013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分析会上如此表述。

“供大于求,生产严重过剩”成为行业人士关注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形势的主旋律。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2013年杂交水稻余种量为2.6亿斤,占需种量的50%,供种余量达历史最高。《农财宝典》记者不完全统计,九大杂交水稻供需大省的杂交水稻种子剩余量接近2亿斤,以10元/斤的杂交水稻生产成本计算,全国杂交水稻行业有20亿元的种子面临转商(将不能作为种子稻种转为其他用处,如饲料)。

有企业代表认为,“实际情况远比官方统计数据严重,这将是杂交水稻种子行业的金融风暴。”

系统性过剩

7月,两广早稻进入收获时期,谷价贱、无人收购的声音又起,让稻种企业和经销商感觉到脊梁骨发凉。《农财宝典》记者在广西了解到,从越南进口的商品米仅1.6元/斤,而广西当地一些稻谷田头收购价就高达1.6元/斤,比较之下,产业优劣势明显。

去年,就已经出现水稻田丢荒、改种经济作物、种回常规稻等现象,并对今年早稻种子销量造成很大影响。“去年晚造湿稻谷收购价为0.8元/斤,干稻谷则为1.1元/斤,太低了。”广西某种企陈炳祥(化名)认为,在现有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种植户如此选择无可厚非。

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产销形势分析会议于2013年3月在广州召开,各省级种子管理站(局)相关负责人汇报了繁制种生产计划、库存和市场等情况,去年杂交水稻种子库存过多,而今年制种面积并没有明显减少。《农财宝典》记者统计了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西、湖北、安徽、广东和福建等九大杂交水稻供需大省,结果是供需比例为1.87∶1,近2亿斤杂交水稻种子过剩,价值超过20亿。

一方面大米市场价格影响着种植户的种粮热情,另一方面稻种市场上经营单位在发生着结构性变化。在2011年中央8号文件的影响下,无法跨过新门槛的部分企业在进行殊死挣扎,趁着剩下的法定经营时间来捞一笔,大搞生产和投放市场。

“大小企业都在面临转型,看不清楚形势的企业将死得更快。”陈炳祥认为,广西超过40家大田作物经营企业,最后只会剩下不足15家,另外的近30家还在用一些老品种对市场发起冲击。

7月6日在江西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座谈会上,农业部官员透露,2013年力争新培育超级稻品种6~8个,年推广超级稻1.3亿亩以上,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一边是国家主导高产的水稻品种,另一边像在广西稻种市场上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大打米质、管理粗放的新品种牌。陈炳祥认为,“以前用多品种抢占市场的时代早该结束,但也不是产量的问题。”

中间商市场

水稻市场品种同质化严重,鲜见有大突破的品种出现,这也是稻种市场产能过剩的必然结果。广东某大型稻种企业负责人周武(化名)调侃道,“虽然我是卖杂交水稻种子的,但我也建议农户种常规稻,毕竟目前杂交水稻和常规稻的品种优势比拼处于下风。”

其实,周武期待杂交稻有着更大发展,对于现阶段众多稻种企业深陷库存麻烦,除了粮食产业的问题,种子行业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就是稻种江湖让老总不得不做出超额生产的决策。

现实中,种植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选购稻种依赖经销商,这给经销商增加他们在稻种产业链上生存砝码。周武说,目前稻种市场是中间商市场,买方和卖方都没有话语权。

一直以来,稻种销售由代理商作为中间渠道枢纽,连接生产企业和种植户,稻种企业依靠代理商对市场进行了解并制订生产计划,提供符合代理商“标准”的好品种。然而,在商品种子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相对稻种代理商而言,则是选择“自己利益最大的品种”进行推广。

企业和代理商存在的合作关系是“互相讨好”,当一个品种第一年顺利推广开来后,企业对该品种在当地市场就会有上量的预期,而代理商也需要“表现”才能获得继续合作的机会。但是,稻种市场相对固定,代理商的“雄心勃勃”也依旧。

面对代理商的上量要求,稻种企业既高兴又担心,每年的退种季节便是双方重新谈判和思考时期,接着便纠结地规划第二年的制种计划。

在行业中,也存在防止经销商“报大数”的游戏规则,如代理商进货需要交押金,在退种量超过进种量5%的将被扣除2元/斤的退种费用。但是,实际运作并不如意,一是企业为了铺货直接赊销,再是真到退货时为了不得罪代理商并未真正实施罚则。即使落实了罚则,稻种企业还是承担了亏本的大头。

“这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而不按照规则办事的企业将面临灾难性后果。”周武认为,大多稻种企业和代理商都不会做整体的市场调查和规划。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贷款制种,特别是主推大路货的这部分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就会死掉。他说,市场份额越大制种投入就越大,市场上的品种风向一旦变化,企业面临死亡威胁。“直接倒闭的将是民营的大企业,再到小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