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信企业拿不到一分财政资金”——探访惠州市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信用评级制度

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省农业龙头企业、省原种猪场、市现代产业500强重点培育项目……望着满墙金灿灿的牌匾,广东省惠州市源茵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英笑意浓浓。对于这个远近闻名的“女强人”来说,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更有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的财政奖励或补贴资金滚滚而来。不过,根据惠州市农业局的一项“新政”,一旦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级中落入“C级”行列,张元英的企业纵有再多荣誉,财政资金的闸门也会戛然关闭。

在两年多试行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8月,《惠州市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信用评级制度》正式出台。根据这项制度,该市将建立统一、电子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平台。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信用评价设定A、B、C三个等级,其中C级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而在当地不少农企看来,这项政策的真正威力在于将信用等级与获得政策扶持和资金项目资格直接挂钩。“对C级企业,更是实行一票否决。”惠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戴思宁说。

作为惠州市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评级制度立足于以改进行政管理促进市场自律,将法治手段与道德力量相结合,既搭建平台,又埋下红线,有效破解了农产品生产监管环节诸多体制和技术难题,效果明显。

规范管理推动产业升级

打开“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平台”网站,一幅以农产品信用评级为主题的“地图”便铺展开来。首页中间,“信用展示”专栏中,全市900余家成规模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信用等级一览无余。其中A级企业802家,B级企业127家,C级企业6家。点击企业名称,企业地址、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评级依据等详细信息便会呈现在人们眼前。

“B级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多是产品抽检一次不合格、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设施不健全等,违反相关法规被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立案查处的则一律进入C级企业名单。”惠州市农业局质监科黄桂斌告诉记者,2014年2月,因为涉嫌使用违禁药品,有6家企业被直接从A级降到了C级。

在戴思宁看来,农业入行门槛较低,一方面让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张变得更为容易,另一方面行业发展却长期在散、乱、小的低水平上徘徊,也让有限的监管力量愈发变得捉襟见肘,“一些农企甚至还停留在传统家庭经营的水平上,制度不完善,设施不齐全,质量安全隐患较多。”而经过信用评级制度试行期的洗礼,惠州市农业企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迈上了新的台阶,农企经营管理中的“小作坊”痕迹正在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