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探索七种模式“玩转”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一个新名词。简而言之,就是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抱团”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近年来,合肥坚持把加快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记者昨日从市农委了解到,目前,合肥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呈现出多主体联合、多领域跨界、多要素融合、多方式合作的快速发展态势,数量突破100家,生产经营面积突破50万亩。

七种“组团”模式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怎样才能“组团”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就是在解答这个问题。据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经探索出七种“组团”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

该负责人介绍,粮食产业联合体模式,是双福、槐祥、金润、燕之坊等粮油企业在发展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模式;蔬菜产业联合体,是荣丰、田丰、皖岭、晟裕等企业探索出的;养殖产业联合体,是温氏、立华、长风、富煌三珍等企业探索出的;种业产业联合体,是荃银高科、天禾、丰乐种业、隆平高科等企业探索出的;“老乡鸡”产业联合体,是由安徽快餐领先品牌老乡鸡牵头探索打造的全产业链联合体;“丰宝”菌业产业联合体,是由肥东丰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1.5万亩现代农业为载体而探索打造的综合型农业联合体;农业产业化融资联盟联合体,是以民生银行为主体探索打造的,现已建立全省首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联合体,2013年88家龙头企业“抱团融资”突破1亿元。

多项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经营创新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离不开政策支持。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同样需要政策支持。而在合肥,发展农业产业联合体是有政策支持的。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相互衔接与配套的政策文件50多个,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支持体系;连续6年制定出台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与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和自主创新政策构建了农业产业化“四大政策”共享平台,政策奖补项目涵盖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200余项,实行“市县分级奖补、各有侧重扶持”,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贴息减免、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政策扶持力度和覆盖面位居全省首位及全国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到2013年,市财政累计投入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15亿元,带动工商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超过1000亿元,为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农业产业联合让农民尝增收甜头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合肥农民已经尝到增收的甜头。据初步测算,参与联合体经营的农民户均比普通农户增收20%~25%;联合体的农产品市域外销售率达98%以上,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

“生产类联合体内的良种普及率达100%,以粮食、蔬菜等联合体为例测算,亩均节约生产成本70~80元左右。”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以外,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