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也要有全球视野

备受关注的台湾“地沟油”事件又有新进展,卷入丑闻的台湾强冠公司董事长叶文祥,在9月11日召开的记者会上两度下跪道歉,表示愿用名下3亿元新台币资产进行赔偿。而在此之前,上海、厦门都对当地涉“地沟油”食品进行了相应的查处。

记得事件曝光后不久,一些被波及的企业纷纷发表声明,撇清与强冠有任何交易。

尽管相关企业躲之不及,避免在此轮危机中牵连受损,不过“自证其清”显然注定苍白,是否涉及其中还有待于全面调查之后,由监管机构追根溯源进行查实。不过随着港澳地区和大陆越来越多企业牵涉其中,这场“地沟油”风波已然无法避及。引发“全岛沦陷”的食品安全,也由台湾地区而蔓延至更广范围,成为一场地地道道的“区域危机”。

大统黑心油事件不到一年,又爆发出这场更恶心的馊水油事件,再次说明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下,违法犯罪者依然会铤而走险;同时再次说明,监管层面依然还存在极大的漏洞。至少跟大陆的“地沟油”大案一样,无论从生产到流通再到使用环节,可以说几乎完全失守。

再加上“地沟油”检测上的技术难题,使得如何防止其危害的扩大化需要进行区域甚至全球性的合作,要么实行源头控制,要么进行渠道管控。

必须承认的是,再完善的监督和司法体系,都无法确保“零安全事件”的发生。规模化生产的好处是便于监管,但其危害性的波及面也更广,往往是一个企业出事就会形成区域甚至全球风波。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避免出现“路径依赖”,以及观念和行为上的惯性,否则全球化下的危害和损失更大。

从这一点来说,对于食品安全必须形成几种共识,一是食品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保障,任何知名企业都有违法犯罪的可能,因而在监管上不能失之过偏;二是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必须跳出区域和地域局限,应有更广阔的全球性视野;三是食品安全不能迷信权威或者凭感觉办事,必须一视同仁更相信技术手段;四是食品安全的好坏有层次区分,不能因为出现一两起事件就对其整体情况进行否认,也不能因为“比坏”心态,而无视自身存在的更大问题。

总之,只有以“全球视野”认真分析和处理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共同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