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诺奖获得者联名支持转基因
发表日期:2014-09-12 03:25AM 阅览次数:
【引言:从2000年《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声明》发表至今,已征集到来自世界各地3400多位科学家的签名,包括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多位著名科学家,声明主要用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
作为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员,我们在此署名,坚信DNA重组技术(即转基因技术)是安全强大的生物改良手段,能在发展农业、改进医疗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做出极大贡献,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以可靠的手段对植物进行基因改良,这既不是新发现,也并不危险。许多特性如抗病虫害等,已在传统杂交选育技术或细胞培养技术中被常规化地引入到作物之中。较之更传统的方法,通过转基因技术向生物体中增加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会从本质上构成新的或更高的风险。在当前食品供应管理条例监管下,市场上的基因改良产品的相对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新的基因控制技术可以更灵活、准确地改良作物性状。
没有哪一种食品是绝对安全的,无论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还是通过更为传统的方法。风险来自食品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所用到的某些种类的特定基因,而非改变作物性状的手段与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杂交技术还是诱变育种技术,风险均取决于你改变或者新加入的基因的性质。作为科学家,我们的目标是,确保任何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新食品与现有食品相比同样安全甚至更加安全。
当前的研发和监管办法是卓有成效的。转基因技术已被用于研发“环境友好”的作物,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农民对于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下一代产品有望提供给消费者更大的益处,诸如增加营养、生产健康油脂、提高维生素含量、延长保质期及改良药物。
通过合理部署,生物技术还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产量),为人类提供更好的营养安全保障,并解决环境退化、饥饿和贫穷问题。 国际上的众多农业研究中心、大学院校、公共研究组织和其他地方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测试特别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基因改良产品。
在此,我们对于将转基因技术作为实现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的一个有效工具表示支持。我们也号召政策制定者在监管转基因技术生产的产品时运用正确的科学原则,并且基于这些产品本身的特性、而非以它们的研发过程来作为评估依据。
附:参与签名的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及简介
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绿色革命之父,培育出丰产、抗锈小麦品种,获得1970 年诺贝尔和平奖。因终生帮助克服全球饥荒,于2007年获得美国国会金质奖章。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牵头人之一,发现遗传物质的DNA的双螺旋结构,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项发现为基因疗法、转基因作物、生物克隆技术和DNA鉴定技术搭建了平台。
蒂姆·亨特(Timothy Hunt)——英国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彼得·杜赫提(Peter C. Doherty)——1995年获得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199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德罗斯·博耶(Paul D. Boyer)——美国生物化学家,因阐明三磷酸腺苷生物合成的机理,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Oscar Arias Sanchez)—— 哥斯达黎加政治家,两次当选总统,因成功推动签署中美洲五国和平协议于198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保罗·伯格(Paul Berg)——由于在DNA重组上的贡献,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有DNA重组大师之称。
菲利浦·夏普(Phillip A. Sharp)——因断裂基因的发现,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发现氮气的超流动性,于199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尼伦伯格(Marshall Nirenberg)——美国生化遗传学家,因合成核酸,揭开了遗传密码的奥秘,于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查德·斯莫利(Richard E. Smalley)——发现碳元素的第三种存在形式—C60,于199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爱德华刘易斯(Edward Lewis)——发现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维绍斯(Eric Wieschaus)——发现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库珀(Leon N. Cooper)——创立超导理论(BCS理论),于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希尔(Edmond H. Fischer)——因在逆转蛋白磷酸化作为生物调节机制的发现中作出巨大贡献,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欧拉(George A. Olah)——因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发现溶酶体(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处理细胞摄入的营养物质并分解较大的颗粒),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莫利纳(Mario Molina)——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人工合成核酸,并发现其生理作用,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拉雷(Donald A. Glaser)——发明气泡室,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吉耶曼(Roger Guillemin)——合成下丘脑释放因素,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谢尔登·李·格拉肖(Sheldon Glashow)——提出亚原子粒子的弱作用的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因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贡献,于198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罗伯茨(Richard J. Roberts)——因断裂基因的发现,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参考资料
参与签名的科学家名单(截止到目前,共计3451名科学家)
翻译:叮当蓝色鱼
校对:方玄昌
来源:AgBio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