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第01版头条:大旱之年的玉米“高产经”

《河南日报》,9月11日:第01版头条

本报记者 党文民

9月10日,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郑单系列玉米示范方里,早早就聚拢起几十位村民。听说专家要来给玉米测产,他们都想看看“示范田”到底能不能多打粮食。

“郑单958千亩方平均亩产811.5公斤,郑黄糯2号千亩方平均亩产861.5公斤。”经过紧张的现场测产,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林同保高声宣布。

听到这个结果,村民尹文祥笑得合不拢嘴。他家的12亩地全部种植的是郑黄糯2号,去年亩产600多公斤,今年又是丰收在望。

今年我省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部分地区玉米生产受到影响,甚至绝收。为什么这里的玉米能够获得高产?

“选对品种,用好技术,高密种植,统一管理。”示范项目责任专家、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刘京宝总结原因。

玉米生长期,我省很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所以玉米种植要选择耐旱、耐高温的品种。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耕作栽培岗位科学家唐保军介绍说,郑单958号不但耐高温,而且还耐阴雨寡照,抗倒伏,稳产性好,在灾年表现尤其优异,今年在我省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20%多。

根据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目标要求,要实现到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新增150亿公斤的目标,玉米增产占增产总任务的六成多,任务十分艰巨。

“要想实现大面积增产,除了选好品种,还必须改变现有种植方式,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刘京宝说。目前我省玉米种植密度大都在每亩4500株左右,而当天测产的两个千亩方,种植密度都在每亩5500株以上。

高密度种植有利于高产,但也容易产生倒伏等问题。项目专家实施了种肥同播、前氮后移等一系列种植技术,既节省成本,又防止倒伏。

“今年示范项目与土地流转相结合,标准化种植,统一管理,先进技术有效实施不走样,也是促进玉米高产的因素。”延津县农业局局长李占先说。

听了专家们的“高产经”,村民段振文频频点头:“以后俺也要按专家的指导种玉米,争取高产!”

目前玉米还处于灌浆期,是对产量贡献最大的一个阶段。唐保军特别提醒农民朋友,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玉米的灌浆期,推迟收割。

“晚收一天,玉米产量可增加1%左右。”唐保军说,虽然前期遭遇干旱,但玉米生长后期光照良好,雨水充足,通过适宜的后期管理和晚收,完全有可能弥补前期的损失,甚至获得高产。

秋日的阳光下,一株株玉米生机盎然,碧绿的叶片在风中舒展,仿佛在诉说着对丰收的渴望。③6

;